(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大河镇中心学校,贵州 遵义 563205)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建设方面的要求与需求越加广泛,而思维品质的培养模式就是现代教育与时代潮流下所衍生的新型产物。数学相比于其他两门主课,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较为严苛,因而学习数学并不能仅仅理解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解题思路,这就需要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进而培养自身的思维品质,把字面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应用题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效率。
数学的定理与公式相对较多,解题的思路方向也很广,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只有当学生思维敏捷,逻辑清晰时,做数学应用题才会明确解题方向,迅速准确,提高做题效率。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摒弃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板,丢弃套路死硬的教学模式,虽然有了答题模板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找到解题方向,规范学生答题的步骤,但同时会更大程度的令学生依赖答题模板,降低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这并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还会束缚学生思维,整体而言利大于弊。
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应先给学生留余足够的思考时间,并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适当进行引导,从而逐渐令学生摆脱对固定解题套路模板的依赖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度,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此外,大部分小学生的思维逻辑依旧处于按部就班的阶段期,他们面对问题解答时往往会多绕几个弯子,从而使简单化的解题思路变成复杂,这时小学数学教师不能直接否定打压学生的思维成果,而是应该多加鼓励表扬,激发学生思考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带动学生思考的热情,从而令学生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以及不要害怕结果的对错,只有善于思考,扩宽思维才会更加快速精准的得出答案。
同时这也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多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烘托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抓住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多进行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环节,传递数学知识,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扩宽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位置》这一单元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在生活中辨识位置方向,并结合生活实际扩宽学生思维“商店在哪里?操场在哪里?那么操场在商店的哪个方向呢?”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辨识的时候就随口说出答案,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还会激发学生对其他事物辨认位置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如此一来不仅仅令学生理解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还不断对位置的内容进行延伸,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提问方式,小学生正处于好玩好动好奇心重的时期,约束自我的能力差,而且好胜心强,需要得到关注以及表扬,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而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不能以简单的“是吗?”类似的话语掠过,这样过于形式化,会打击学生的热情,而且还会缩小学生的思维空间,长此以往,教师提问时学生也只会生硬的回答是或不是,大大降低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减少学生思考的时间。
因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创新思维,转变以往的提问方式,以注重加强学生思考为提问的核心,进行多元化生活化的方式提问,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学习兴奋点。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摒弃定向思维,多角度的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步骤的解答思路,从而寻找出更快更准确的解题方式,在调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加减混合运算》这一单元的应用题时,可以转变以往的提问方式,改之“同学们读了题目以后得出什么有用的消息了吗?”、“那题目中所给出的数字与所问的问题有什么联系呢?”等,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与题目中的信息串联起来,然后进行解题;其次,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新学的知识运用加法结合律或者分配律等定理进行应用题解答,确保解题思路更加简单明了,促进学生思维的散发。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这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淋漓尽致的显现。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居于主导,学生被动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虽然教师也会提问解答,但是依旧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因而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并加强小组合作,在学生学习思考遇到瓶颈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小组讨论,集结组里所有的智慧,发挥时间及空间优势,相互分享评价,从而解决疑难,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综上可得,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扩宽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度,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要创新思维转变以往的提问方式,满足学生好胜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小组合作,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