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龙龙
(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京剧《潞安州》故事源自《说岳全传》。
北宋末年,金兀术觊觎宋朝疆土,出兵犯境,攻打南宋潞安州。潞安州总镇守陆登坚守城池,金兵受阻。兀术再以重兵攻城,城破;陆登苦战到底,誓死不降,终因寡不敌众拔剑自刎,夫妻殉国。
金兀术攻入总镇府中,眼见自刎身亡的陆登立尸不倒,便令兵士两厢搜索到一位怀抱幼儿的妇人;原来她就是陆登的幼子陆文龙和他的乳娘。询后,乳娘为陆登夫妇尽忠守节的情形,感动了金兀术,他决意收养陆文龙。“我看此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不免将此子带回抚养成人,接续你陆门宗嗣”。所遗孤儿由此被兀术送往北方,这就是后来与岳飞作战、由王佐断臂诈入金营、召之回宋的小将陆文龙。
中国京剧艺术的特征首先表现出一种综合艺术的特征。在京剧舞台上,演员的表演要完成得行云流水、赏心悦目是不容易的,必须做好唱、念、做、舞这些最扎实的基本功,才能让一出戏很好的完成。
京剧《潞安州》一剧中陆登的忠义情怀,让敌方肃然起敬,赋予金兀术这个人物以浓浓的历史真实感,可见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
携陆文龙回金营既是巧妙更是伏笔,开启了陆文龙《八大锤·断臂说书》—《潞安州》故事的大幕……
《潞安州》的主角是陆文龙的父亲陆登。早年该戏属于黄(月山)派保留剧目,是老一辈京剧演员杨瑞亭的拿手戏,周瑞安、吴彦衡亦常上演,属于“老头儿戏”。据上海武生名家小王桂卿即王强华回忆,这一位为内廷供奉,曾与杨小楼合演《神亭岭》。驰名剧目有《八大锤》《潞安州》《拿高登》《铁笼山》,兼老旦戏《目连救母》《钓金龟》等等。此乃梨园界行话,专指武生行当应工的武老生戏,也是京剧武生行中别具特色的剧目。
京剧艺术的程式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一般都是大家在平时训练中,为塑造某一角色或模拟某些日常生活行为而创造的带有舞蹈化、节奏化的动作。后来大家觉得很好,而且将其用到其它戏中的人物身上也合适,于是经过不断加工,这套动作就被普遍采用。可见,程式原本是某一特定的动作,后来才逐渐成为带有规范性的表现手段的。
武生名家王金璐,前几年就曾演出过《八蜡庙》《战宛城》《潞安州》,可见“老头儿戏”足可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剧中主角戴髯口者居多,以唱念、表演为主,屯讲究武打。戴黑髯口的,《潞安州》的陆登、《战宛城》的张绣、《反五关》的黄飞虎及《观阵》的秦琼等。但老生行应工的《定军山》黄忠、《战太平》花云等,都不能算“老头儿戏”。这在梨园行内是分得很清楚的。这无疑呈现了戏曲程式的无限魅力。
四十年代,名家李少春老师曾把《潞安州》一剧和《八大锤》两戏同台连演“一赶三”:前扮陆登,中扮陆文龙,后扮王佐。中国戏校成立后沿用了这一演法。原将重点放在陆文龙技巧上,《潞安州》基本上为开场的铺垫和歇工戏。
1983 年12 月中旬,在中国戏曲学院为筹募北京儿童福利基金义演的三场传统京剧中,由李墨瑛整理改编,王金璐于两场大轴上演的《潞安州》,其思想内容、表演艺术均达到了新的高度。王金璐此剧由丁永利按杨瑞亭戏路亲授,旧本演法,陆登第一场文扮,戴纱帽穿帔,为时为婴儿的陆文龙举办百岁仪式,生旦饮酒唱原板,如《大名府》第一场的卢俊义赏雪。按规定情境,金人此刻大兵压境,指日攻城,绰号“小谐葛”的陆登,不可能不对军情有所估计和准备。城池安危,系于统帅一身,怎能平安无事地坐在府中饮酒设宴,为儿子出生百日庆贺?王金璐删去该场,手法洗练、切合剧情。这第一场改由陆夫人吊场,化用《战太平》念六言上场诗二句;陆登借用《战宛城》的出场,闷帘念“回操”。据陆登的台词,其已知金兵南下,且已修书给韩世忠求援,这就为下一场哈迷蚩诈入州城窥探虚实埋下了伏线。同时更整日操演军马,以防不测。然后陆夫人准备摆酒为陆登解闷压惊,看似套用《霸王别姫》却有了急剧变化。酒宴并未摆上,探马已来告急。陆登立即带兵迎敌。既烘托了气氛,又显得十分紧凑,让人根本看不出增删改动的痕迹。充分表现剧中陆登夫妇在守城苦战的特定环境下的复杂感情,恰到好处并化用了较多传统程式。
由于京剧艺术是按行当划分的,所以不同行当的程式也各有千秋。比如同样是拉“云手”这个动作,由于行当不同,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们的京剧老前辈们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仅就这个动作就总结出了这样五句话,即:“老生齐眉,旦角齐乳,花脸过顶,小生齐肩,武丑齐腹”,其中的道理让演员一看就懂,使大家不言自明。京剧艺术丰富的程式化动作在舞台上变幻莫测,它吸引着观众的视线,使京剧舞台上的人物更加生动,魅力无限。
综合性特征,还是它的虚拟性和程式性特点,都体现出中国戏曲最重要的文化特征,都凝聚着中化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美学思想。这些特征来自于生活的土壤,是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京剧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表现时代新人物,新气象,更要努力创造新技巧,不断向前发展。
譬如陆登第一场文扮,第二场改扎大靠,中间必须有所穿插才有时间容演员换装;所以,老本用黑风利起霸做为缓冲。现在把金兀术派兵南下安排在陆登出场以前,只让黑风利“二队截杀”,陆登从始至终扎大靠,场次就比较经济。
紧接着就是陆登与金兀术交锋,并增添了一场大开打,这就把小武戏唱成火炽精彩的大武戏,不但演员有了用武之地,而且连陆登的形象也显得高大了。
因为照老路,陆登只一次交锋就吃了败仗,匆匆撤回城中,本无需大幅度展开武打场面。现在却让陆登先胜一仗,等兀术与黑风利合兵一处再展开第二场大开打,然后败进城去,众寡不敌之势才愈益分明,从而使观众看清陆登的失守城池确乎“非战之罪”。这种改动并非只求让主要演员在台上多卖一场,实际是从深化剧本主题和突出人物性格出发,使观众能深刻地受到爱国教育。这样的解决方案决非有意因人添戏,而是为加强思想内而“出”戏,所以观众只嫌主角少,却无节外生枝的多余生硬之感。
再看陆登夜半巡城和哈迷盐诈入帅府为全出的重头戏,这场生、丑并重。巡城时陆登按老路应唱导板、原板,王金璐乃改唱二黄散板,紧凑急剧、格外贴切。接着陆登升堂与哈迷蚩言来语去,一问一答,愈逼愈紧,“盖口”灵活严密。过去演这场戏二人问答比较简单,只有“一翻”,现在则加到“两翻儿”,生和丑都有大幅度的左右对称动作,陆登的机警多智和哈迷蚩的理屈词穷,自然地展现于观众眼前,“戏”就全出来了。过去的哈迷蚩“活儿”并不多,也需照方巾丑路子精雕细刻。随着剧本、剧情的改动与深化,丑角的戏份自然也随之加深加细了。
在陆登自尽以前,还更加繁重地加了“巷战”一场,应用了甩发和僵尸的特技,这对剧情的深化也大有裨益。该场,陆登扎靠带甩发,王金璐在仅仅两秒钟时间里,即把用发象一条有弹力的藤条直甩向脑后,从中间两扇靠旗的夹缝中一挥而过,看去轻而易举,实则稳准狠三者俱备。不稳则观众看不清,不准则必然要挂在靠旗上,不狠则拖泥带水,不脆不“帅”。这比不扎靠只耍甩发,加大了表演难度。
该剧作为历史题材,感情豪迈激昂、风格激越悲壮,实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艺术上品。剧中成功塑造了南宋时期的男女主人公奋力抗金,保卫疆土的爱国情怀。
守将陆登及其夫人这两个人物,形象鲜明,感人至深。为深刻揭示主题和生动刻画人物,运用了不少细腻的艺术手法,开篇就不同凡响。后经李氏手笔,不但文采斐然,且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从开场戏码列大轴儿;舞台性强,风格沉郁悲壮,古朴感人。修改后的《潞安州》,作为院校教学、院团保留剧目,至今久演不衰。
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