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利萍
(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湖南 张家界 427403)
城建档案是城市记忆核心构成元素,城建档案详细记载项目立项到使用生命周期,合理运用城建档案能清楚看到城市历史与未来,将城市历史与现代化建设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快城建步伐,城市建设发展需要长久的文化历史传承。城市记忆是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现阶段城市记忆成为支撑我国社会进步的关键,能对城市文化等多角度产生重要影响。城市发展中需要大量保存城市记忆,单靠单个部门保存海量信息无法永久保存,城建档案相关部门协同运行对城市记忆保存非常重要。针对城市记忆工程建设中城建档案的作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记忆是城市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非遗是城市记忆的力证。保存城市记忆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改造,现代城市在钢筋水泥丛林中隔断历史的文脉,城市差异化特色逐渐消失。温州古为东瓯之地,历史上曾是永宁县治所在地,其倚江的规划布局具有的严密科学性为专家赞叹【1】。
随着河网填平,温州市区俗宅等众多文保单位在旧城改造中被搬迁。老鼠山遗址等考古发掘遗址未得到现场保护,使文物原真性受到破坏。曾经江南水乡风景只能存在于在人们的记忆中。城市记忆有的存留,有的消失只能在城建档案馆中得到反映。现代化城市不仅是高楼大厦等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必要内容。德国思想家雅思贝尔斯说,可以从历史中看到自己,如同站在时间节点注视过去未来,深刻认识历史才能准确预测未来。保留城市记忆要创造具有独特地域气质的现代化城市。
城建档案是城市记忆的重要部分,透过城建档案可以显示城市过去预示未来,挪威档案学家列维·米克伦说,没有档案的世界是没有文化记忆历史的世界。档案的作用是作为国家历史理智规划未来【2】。
以古今中外典型事例说明城建档案在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方面的作用。二战前,希特勒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华沙大学建筑系师生出于对建筑文化遗产热爱将古城主要街区测绘记录,战争爆发后将图纸资料藏入山东。战争中房屋街道损毁但保留了珍贵的图纸资料,战后重建城市时华沙大学师生根据老城图纸对城市主要地段按原来古城格局进行建设。华沙重建依赖华沙大学建筑系师生作的老城测绘图,城市记忆档案是恢复老城建设的科技依据。华沙人民自发保护民族文化历史,使华沙古城破例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欧洲古城保护产生重要影响。
北京城是古代建筑杰作,学者侯仁之说,北京旧城规划验证,举世封建帝都无与伦比,皇城外有内城,大城南复加筑外城,城楼形制不一,门外建翁城不同。内外城四隅筑箭楼,明清后北京城中心为皇宫紫禁城,皇城外为内城,建筑形式规模按皇帝平民区分等级。北京城规划理念、色彩运用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晋明帝太宁元年温州修郡城,郭璞客寓于瓯请为卜,郭璞登西郭山观看地形,见数峰错立,谓若城绕山外骤富盛,但兵戈水火,城于外可长保安逸。北据瓯江,南临昌湖,名斗城。郭璞设计温州城内开凿28 口水井,解决城内人民用水需要,现存著名铁井栏,郭璞选址建城后经历代拆建,但旧城街骨架基本延续,郭璞选址建城留下档案成为宝贵文化遗产。
要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地位、保护范围执行,保留维护城市原貌,省去事后弥补举措,保护成果以不同载体形式保存在城建档案馆藏中。要收集历史建筑档案,包括建筑艺术特征、建筑年代,有关技术资料与权属变化情况,建筑装饰中形成图文等资料,如缺少相关内容档案资料需利用现代科技抢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加快,但城市改造中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非遗未很好的保留,由于外来文化影响,城市建设同质化缺乏特有风貌气质。根本原因是未按城市规划执行,或为政绩工程指使,或是设计人员不能设计高水平特色城市。要不断总结经验,以城市规划为依据保护城市记忆,彰显城市特色。一些有保存价值的文物古迹等在城市化进程中濒临消亡,威胁城市形态延续性。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故居在温州旧城改造中,由原来四营堂巷34 号迁移到22 号,房屋结构按原貌修建,但不能完全复原。城市档案管理部门要采取补救措施,现代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少年故居古宅原址位于鹿城区高盈利11 号,因旧城改造搬迁于白鹭洲公园。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深入调查收集建筑图文资料等档案要素原件。古民居亦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需要保护利用。由于历史变迁用途改变,经历“文革”破坏,大多木结构古建筑保护面临危机,要建立保护管理机制,制定有效举措保护濒临消亡的城市记忆。
档案编研工作是历史悠久的社会实践活动,自春秋时代孔子编纂经过历代哲人积累,构筑中华历史文化宝库。规模之大,成果之繁,是他国不可比拟。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为城市记忆构建提供原料,档案编研人员将档案信息重组促使城市记忆衍生厚重的历史继承性。
如大连档案局馆组织编写《大连的广场》由大连出版社发行,以大连市建设发展为脉络,收集90 个公园介绍广场建设历史现状,展现其面貌特点,形成大连城建发展特色档案,使人们珍惜自己的家园,温州城建档案馆编写《南溪江畔古村落》介绍南溪江畔岩头、枫林坑等村落建筑。南溪江流域散布200 多座血缘村落,宗族组织以根深蒂固的耕读传家生活理想管理维护社会秩序,耕作是生活之本,反映到楠溪江乡土建筑上特色鲜明,古建筑类型包括戏台、书院等,古建筑是南溪悠久历史的见证,对研究我国古代农村建筑规划、耕读文化等具有历史参考价值。开展城市记忆档案编研工作,充分发挥城建档案在城市记忆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