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会青
(舞钢市农技推广中心,河南 平顶山 462500)
随着我国在玉米育种、耕作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不断完善,使得玉米的种植密度快速增加。而经过相关研究发现,在将玉米种植密度增大后,玉米的种植产量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玉米种植密度,可以有效的提高玉米产量。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育种措施的不断完善,玉米产量也在快速增长当中。但在这一过程当中,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虽然玉米的总体产量在不断增加,但玉米的单株产量却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也使玉米个体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使玉米个体间的差异性有所增大,而且也影响玉米的授粉时间,导致授粉时间发生延迟,进而出现严重的空杆现象,影响玉米产量的稳定性。对此,本文针对玉米种植密度对耗水量的影响规律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探讨了玉米种植密度增大所带来的增产效应和减产效应[1]。
相关研究表明,玉米的耗水量与其种植密度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玉米植株对水分的竞争也在进一步加大。所以,研究高密度种植下的玉米耗水规律,对于制定相关的灌溉制度和确定种植密度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相关专家学者对高密度下的玉米耗水规律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在高密度种植下,玉米的地面覆盖率有了明显的增长,这也使得田间的土壤蒸发量有所减小,单位面积的玉米植株数量开始增大,进而加快了玉米的蒸腾量。但一些专家学者对于密度在玉米耗水量方面的影响存在着一些争议。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虽然玉米的种植密度能够使玉米耗水量有所增大,但对玉米耗水量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对于这些争议,我们需要对玉米种植密度是否能够影响到玉米耗水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还需要探讨高种植密度对玉米腾发量的增加和对田间蒸发量的减少之间所产生的差异进行具体的分析。玉米的腾发量和田间蒸发量,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和不同玉米生育期时会出现相应的改变。通过采用双作物系数法来调整系数,可以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作物的具体系数值。针对种植密度对作物蒸发量和土壤蒸发量的影响进行具体的定量分析。其结果表明,高密度的种植能够使玉米的耗水量具有明显的提高,同时还能够降低玉米田间的蒸发量和蒸发系数。但需要针对玉米的具体生育期来进行判断,通常在生长前期,玉米的种植密度增大会使其耗水量有所提升,而在生长后期,种植密度的增大则会降低耗水量[2]。
1.种植密度与玉米单株产量
玉米单株最大产量主要是指在玉米种植密度较低时,玉米植株之间对水分、养分等没有过大的竞争,相关的营养因素能够有效的满足玉米的生长。经过具体研究后,我们发现虽然玉米的品种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产量也在持续增加,但单株玉米的最大产量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在经过相关的对比后,我们发现玉米品种在低密度种植时,无法有效地提高其优势。而高密度种植对玉米产量的提升,主要是由于单位面积上玉米的穗数有所增大,进而使其群体优势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因此,在经过研究后初步认为,通过将密植种植和农业措施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使玉米的单株产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2.玉米品种耐密性
随着相关研究工作的不断开展,玉米品种的耐密性和过去相比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在对玉米种植密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后,发现现代玉米品种的种植密度正在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玉米的耐力性增长,主要是由于现代玉米品种对环境因素所具有的忍耐性有所提高,具体来说其对干旱、积水、氮素不足等自然环境和生物环境所具有的抗性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样一来可以更好的满足密植种植的要求。
1.种植密度与植株之间差异性
在玉米种植初期,出苗率和出苗的先后会使植株在生长上呈现出不均匀的现象,进而导致玉米个体之间具有生长差异。高密度种植会使玉米的差异性有所增大,降低玉米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在获取太阳辐射方面,会导致其产量下降。具体来说,玉米株较低的植株会被较高的植株所覆盖,进而降低植株的光合速率,而当种植密度增大后,这种差异也会变得更加明显。
2.种植密度与空秆率
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玉米单株之间的竞争会有所加剧,进而使玉米自身的生长速率有所下降。而生长速率的降低,会使其光合作用的同化物向茎杆进行转移,而玉米穗所得到的同化物要相对较少。在具体的对比分析中,针对不同玉米品种进行相关研究,通过将其种植密度增大来总结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变化规律。最终我们发现由于在玉米授粉期和吐丝期之间所产生的不同步现象,使穗受精发育减少,进而增大玉米的空杆率[3]。
综上所述,对玉米进行密植栽培是提高其产量的一种主要途径,但单纯将种植密度增大,无法保证玉米的总产量得到提高。在高密度种植下,玉米的生长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例如空杆率的增大以及植物间差异的加大,都会使玉米群体的冠层结构出现改变。因此,想要有效地提高玉米产量,需要在密植栽培过程当中加强和农艺措施的结合,并对不同环境下最优种植密度进行研究。此外,种植密度的增长对于耗水量所产生的影响,需要针对具体的生育期来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