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2020-12-08 00:40:43郑向欣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郑向欣

(通榆县农业机械管理总站,吉林 白城 137200)

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更是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间接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农业机械化能够帮助广大农民不断缩小与城镇家的收入差距,更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走向更加科学、和谐的境地。如何借助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来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需要相关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

农业机械化本质上是借助现代化的设备、机械来代替传统人力、畜力来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所以对农业机械化的深度推广能够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率,将大多数劳动者从枯燥的劳动力当中释放和解脱出来,进而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城市化进程。

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有益助推。作为现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业机械化实现了将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镇以及非农业地区转移,借助先进的机械设备助力农业增产、增收和增效,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民的收入,如此能够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彻底改变过往“三农”落后的状态和面貌,生成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所以说,农业机械化之路本质上就是一条帮助农业实现发展、帮助农村实现振兴、帮助农民实现致富的道路。它的存在,一方面降低了农业发展所需的成本、实现了所谓的节能增收,另一方面能够将节约的人力、物资等全部投入到其它产业当中,生成新型的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优势和价值,让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大幅度提升。

而且这些农业组织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农村地区劳动力的解放,就业压力的缓解和现实收入水平的提升,从长远来看,其为助力地方农业机械化、产业化、规模化的运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生成了更多的渠道。

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竞争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在有限的农业发展水平之下,农业相关的技术水平、必要的农机装备都远远落后于农业发展的诉求,自然也与广大发达国家存在极大的差距,这些最终会限制我国农业的发展与前行。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很大程度上却改变了这一情况,如果能进一步发现并改善农业机械化发展所面临的一些僵局和挑战,适度引进来自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会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农业劳动率及综合竞争实力。

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相关技术的高度应用,以促使我国大部分农业生产所需的耕地、播种、收获逐渐实现自动化、机械化,比如我国北方地区的小麦种植和收割就已经全面实现了机械化,这意味着我国的农业发展已经在不经意间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前行必将走上一条可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的道路。

三、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正如很多人所熟知的那样,农业产业化很大程度上能够化解农业小生产以及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让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而且要想充分实现农业现代化,就不能忽视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便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有力手段。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也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起来,各种与农业结构调整相匹配的农业机械化举措不断被推出,改善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结构,让农业发展不断朝着商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前行。

所以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的农村经济实力,帮助实现农村的产业化经营,就必须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这是助力农业深加工、传统农业技术转型的必经之路,更是传统农业迈向商品化、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提升农业生产装备,提高资源利用率,能够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率、高质量,而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优点外,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还能够保护耕作,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作用和价值。如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断在各行业深入人心,而农业机械化的深入开展和不断落地,更在保护生态环境,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其不仅广受关注,而且正在不断取得社会多方面的认同。总而言之,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加快了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及促进农民增收,而且对于提高农村农业生产力、产品竞争力以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的作用。其在一定程度上让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得到落实,从长远来看,其必将实现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结合中国的国情,立足我国的农业发展现实,加强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运用多种先进的技术、新思想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来,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振兴,更让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当中的支柱产业,继续发挥其在助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