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2020-12-08 00:40:43胡丹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胡丹

(重庆市云阳县向阳初级中学,重庆 404500)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往往非常被动,课堂效率很低,因此,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刻不容缓,如何构建优质高效课的初中数学堂是每位数学教师应该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探索数学知识、思考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用自主式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达到数学思想创新、实践能力增强的最终数学教学目标。

首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层层深入式的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习惯,促进学生自身能力逐步提高。

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前,教师充分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丰富课堂教具,引入情境话课堂模式,创造自主交流、合作学习的教学条件,促进班级学生共同进步。

另外,初中数学教师应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针对性的设计课堂预习、课堂练习和课后复习教学方案,辅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将数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丰富的多媒体设备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这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充分的教育资源。教师在不断完善课堂基础设施的同时以课纲为基础整合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把握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和形式有新鲜感,激发其学习兴趣。比如:云上课堂和微课。诸如此类的网络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开展课堂学习。初中数学知识逐渐向逻辑性、抽象性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采用形象有声的情景化动态效果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学生从形象化的直观感受向逻辑性思维方式转化,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因此,现代化技术教学是动态的体验式教学。可以为初中数学课堂创设动态化、互动化、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展示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不同能力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和匹配方式提供条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二)立足实际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教师首先要解放教学观念,在教学备课中初中数学教师如果将课纲和教材生搬硬套,那么课堂教学一定收效甚微。学生的思维方式决定着其学习行为,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达到数学知识灵活运用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充分分析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和个体差异,保留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设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案。

另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数学教师如果一味地讲数学理论知识和解题步骤,那么学生就成了课堂的配角,参与度降低的同时学习兴趣逐渐丧失。所以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想法,肯定学生的表现,频繁的互动探讨从而引导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构建因材施教的开放型数学课堂。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利于学生课堂学习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基础。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课堂教学的实施需要双方同时参与。高压状态下的课堂导致知识学习机械化,学生学习思维长期受到控制,没有沟通的学习过程无法产生思维的碰撞。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转换角色,以尊重和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建立师生关系,有了情感的基础,学生才有认同感从而产生学习动力开展课堂学习。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回答错误和状态不佳的情况,教师要保护其自尊心,不可讽刺和批评,课下再用平和的态度询问其原因,分析其行为并找准方向解决问题。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数学课堂最初的开展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实施的必要条件,也是高效课堂构建的情感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应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的有限范围内,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立足教学目标和教材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有着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时刻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基础上,利用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教学技能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能力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