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默晨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仅仅持有一张文凭已经很难在行业中立足,只有掌握先进的职业实践经验,拥有适合专业发展的娴熟技能才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理想平台。因此,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也更加重视,建立实训基地,通过专业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无疑是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很多高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那么,现阶段我国高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当如何发展与改进?正是笔者所要探究的实际问题。笔者对当前阶段高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首先,很多高校都已经意识到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甚至在部分高校的优势专业,其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较高,使用频率及管理模式都有一定的保障;但是,不可否认,在很多高校当中,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一,部分高校对实训基地所应用的设备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实训设备更新速度慢,无法适应新时期专业教学的需要,学生虽然在实训设备上开展了实践学习,但所学到的技术明显落后于当前该专业技术发展的水平,因此,造成学生学不能为之所用的状况;其二;高校在实训基地应用管理方面无法做到统筹兼顾,有效协调,造成各专业及学院所购置的实训设备使用率低,缺乏使用价值的状况。实际上,在高校专业教学当中,很多专业的学科教学之间存在交叉,如果这些专业之间能够有效沟通,在建设和使用实训教室时进行合理规划,就可以避免实训资源的浪费及闲置;另外。在实训教室的管理方面,各高校一般都是采用半封闭的管理模式,学生无法灵活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实训教室进行更多的专业训练,只能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集中进行训练,这种情况往往容易造成实训效率低等现实问题;最后,实训教室安全事故多发,与实训教室安全管理不到位有着重要关系。
以上几点,是笔者对当前高校实训教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对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了解决方案:
确定实训教室的建设规模,资金投入的标准,是实训教室的实际利用效果,在这一点上,高校各专业之间应当统筹协调,减少由于专业教学内容交叉而产生重复性购置,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当增加对实训教室的资金投入,保障实训教室的实训设备不断优化更新,以满足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需要。对此,学校可以采取专项管理的形式,以学校为单位统计各专业对实训教室的需求情况,并采用专款专用,专人负责的方式,使实训教室管理与专业院校设置相互独立,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则,统筹不同专业对实训教室的应用时间,以此保障实训教室的高标准建设及高效利用。
在实训教室的建设与应用方面,很多高校当前的管理制度无法达成科学管理的需求,因此,高校应当结合将实训教室管理纳入学校网格化管理的一部分,利用互联网及校园网络建设相应的管理模块,以保障实训教室的科学利用。首先应当建设的是远程门卫系统模块,利用这一模块,实训教室管理人员或者各专业教师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训教室使用权限远程控制实训教室的门卫及设备的启动关闭等,以避免实训教室使用过程中教师与管理人员权限冲突的问题;其次是教室使用情况反馈模块,在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使用实训教室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填写教室使用报告单,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上报,以便实训教室管理人员対教室及设备进行维护;除此之外,还可以建设实训教室排课模块、实训教室临时使用登记模块等,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实训教室的应用效率。
学校应当制定严格的实训教室管理制度,落实谁使用谁负责的制度要求,并结合制度设立相关的教师教学评价方案,对设备的使用规则、电路的铺设及安装、零件的摆放等进行科学细致的要求,通过相关规则排除安全隐患,保障师生对实训教室的安全使用。
总之,高校实训教室的建设与管理,既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又关系到高校教学管理的有序开展,因此,高校管理者及相关教师应当集思广益,结合当前的时代特点,创新管理思路,以保障实训教室的正常高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