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益兰
(慈溪市长河镇中心幼儿园,浙江 慈溪 315300 )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提高了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并认识到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教育,为了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只通过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家长也要参与其中,通过家园间的积极配合,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基于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在遵循平等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家园合作共育幼儿健康成长。下面对此展开分析探讨。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家园合作时,教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开展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家园合作共育对促进幼儿发展的意义。教师和家长看似重视家园合作,但是在实践教育中教师更看重的是自身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家长虽然表示对家园合作的支持,但是实际开展中仍然存在缺位现象。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表面化的家园合作无益于幼儿教育的开展。
幼儿教育家园合作需要家长与幼儿教师的密切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出家园合作的教育功能。但由于家长与幼儿教师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使得家园合作效果受到影响,家园合作中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内容主要集中在幼儿的学习情况、身体健康情况方面,而缺少对幼儿综合成长因素的交流,教师与家长沟通不全面,直接影响到家园合作共育的有效开展。
目前,幼儿家长以80 和90 后为主,这一年轻群体家长在育儿方面缺乏实践经验,使得幼儿教育家园合作共育无法顺利开展。家园共育中幼儿教师对家长的指导尤为重要,因为幼儿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专业技能,通过幼儿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够有效提升家长的育儿水平,从而促进家园合作共育质量提升。
不同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而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生长,很多家长无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关心,这使得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通过家园合作,家长与幼儿教师的积极沟通交流,促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并采取科学手段开展家庭教育。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针对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组织家长和教师进行专题研讨,在专题研讨中鼓励家长积极发言,详细阐述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幼儿教师结合家长提出的问题给予科学建议,使家长在其中学习到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促进家园合作顺利开展。例如针对即将步入小学教育阶段的幼儿来讲,幼儿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小学的管理模式,所以导致幼儿时常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上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以“陪伴孩子上小学”为主题的家长会,在家长会中先对幼儿的心理特征展开分析探讨,对陪伴孩子上小学的方法详细分析,如家长要发挥出榜样的力量,以身作则,及时与幼儿的教师沟通幼儿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在双方的配合下使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这次家长会中,家长对幼儿身心特点有更全面的了解,并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知道该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如何配合学校教育。
为了充分发挥家园合作共育的作用,教师要创新家园合作方式,实现合作方式多样化,创造更多与家长互动的机会。家长开放日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手段,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一起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真实的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家长开放日内容主要包括随堂听课和主题交流两个部分,在听课中家长可以直观看到孩子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教师的授课风格,从而使家长更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在主题交流环节,教师主要针对幼儿在园中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与家长展开交流,使家长更了解幼儿在园中的实际情况。家长走进课堂,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的表现,实现多维度的与幼儿教师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家长间的距离,通过家园合作的有效开展,实现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课余时间幼儿会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活动,这时离不开需要家长的监督,家长应督促幼儿完成幼儿园所布置的任务,之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家园共育理念下的幼儿教育,家长要做好家庭中的幼儿管理工作,实现幼儿园管理和家庭管理的整体发展。当幼儿从幼儿园放学回到家中后,家长要与幼儿积极沟通,了解幼儿在学校中的学习和活动情况,当幼儿遇到问题时家长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充分发挥出家长的监督作用,使幼儿明白即便是回到了家庭也要保持良好的习惯。针对当前幼儿在园中的表现情况,在家庭中家长要监督幼儿少玩手机和平板电脑,以及不利于学习的活动,这种监督能够促进家长与幼儿的交流互动,使家长更了解幼儿,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提高幼儿学习质量,促进家园和谐相处。此外,为了保障家园间的积极互动和交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如微信、QQ 等工具,实现家庭与学校的积极配合,提高家园合作质量。
综上所述,普惠性背景下的幼儿教育开展,采取家园合作共育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作为幼儿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创新和完善,使家长积极配合幼儿教育工作开展,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