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张运强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实验学校,四川 成都 610500)
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与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的体育锻炼开始受到了教育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健康成长也不能仅以“有无疾病”来衡量,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理念,除身体健康外,还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不虚弱和没有疾病仅是身体健康的一种体现形式,而健康是三维的,彻底消除疾病是不可能的,适应环境,加强体育锻炼,才能使学生的身心保持在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康状态。
首先,教师应该在日常的体育运动中加强学生的健身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这样学生才可以在体育假期作业中更享受体育锻炼,并且逐渐形成自觉的体育运动意识。对于学生来讲,假期是放松心情,调整心态的过程,只有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休息,在新学期开始时,才能有更多的能量去融入新学期、新环境,开始新课程。所以教师可以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多强调体育锻炼的优点,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激起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使学生明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若想长久立足,智慧与知识是不完全的,强健的体魄才是竞争的基石。体育锻炼作为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最有效手段,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现人体在锻炼前后的素质对比,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效益,只有在内心中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才能让学生在假期中真正享受和坚持体育锻炼。也可以开展一些趣味游戏运动,寓教于乐,爱玩是每个学生的天性,趣味运动会让学生更好地投入热情,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以达到体育教学的初衷。
数据表明,学校在假期布置体育作业的概率只占18.31%,学生由于年纪不高,并且所处的生活环境十分简单,所以自控能力普遍不高,而且假期是学生放松身心的最好时期,学生惰性很高。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如今多媒体技术应用广泛,学生在假期中更多的是玩游戏、看电视、上网,很少有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所以教师为避免学生体育锻炼出现真空期,可以适当布置假期作业,保证学生坚持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并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强健学生体魄。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身体条件、家庭条件、生长环境等各不相同,爱好和兴趣也有所差异,所以,教师在布置体育作业时,要避免用相同的标准和要求来对待所有学生。学生进行假期体育锻炼的地点、项目、时间,包括运动量也要因人而异,保证所有学生既能顺利完成体育活动,又不会打消学生积极性。在假期作业的安排上,教师也要注意运动内容、运动量、运动时间的安排都要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假期体育作业由于缺少教师的日常监督,学生可能会在活动中放松要求,敷衍了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体育锻炼的项目地点和时间,不定期的参与,抽查监督。并且在共同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督促学生提高运动水平,还可以在体育运动的相互配合中,促进师生关系。
大部分的学生在假期期间都沉迷于网络游戏、电视等活动,无法做到规律的生活,适当的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调理生活节奏,劳逸结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针对各个地区,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体育生活需求来设置不同的体育文化活动内容,根据教育条件的不同,也可以开设一些夏令营活动,定期制定活动方案,组织策划,由师生共同参与,不断完善,使更多的学生都可以融入体育运动的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体育运动要多元化,内容丰富,适当融入一些民间文化,从生活出发,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地方文化的差异和地方文化的魅力。教师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设置一些趣味亲子环节,使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很大程度上,父母的行为和意识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于体育的观念,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摆正家长心态,从而获得来自家庭的支持,这可以使学生的体育运动更加事半功倍。同时,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参与使学生长期处于浓郁的体育运动的氛围中,不仅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同时也可以促进三方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体育假期作业是学校体育教学之外的延伸,不仅寓教于乐,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还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长期坚持锻炼的习惯。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参与可以营造更加和谐的体育运动氛围,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实现学生、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在健康积极的氛围中成长,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特长和身体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