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杰
(河北省霸州市胜芳镇建华小学,河北 霸州 065701)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教育的重视,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而且语文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它跟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其在素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务必领悟素质教育的内涵,彻底地转变教学理念,并且真正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段,从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以使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和进步,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原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已经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全面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知识、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是“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发现的人”的教育。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可归纳为七个方面: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技能及社会交往。
语文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它跟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语文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它不仅能用于交际,而且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因此,语文教师务必要内心丰富、博学多才、尽量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教学中,要将课堂真正的上活。教师务必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将生活实际和语文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另外,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将教材的知识切实的应用于教学中,形成完善的教学知识系统,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具体来讲,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地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融合,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设计问题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尽量做到问题让他们发现,疑难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得到解决,以响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自主创新、发现能力。另外一方面,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沟通、阅读和学习,进而切实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
语文新课改中要求语文课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作为主导,并且注重课外活动的教学,课外活动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以提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长处,发展了学生的个性,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学生获得了思想教育,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规划、有针对性和适当地组织语文课外活动教学,从而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语文学科是比较容易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通过游戏、参观、作文展览、书法、建立黑板报、讲故事,朗诵比赛等等。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可以从他的趣味性、及时性、实践性等几个方面来考虑,着重体现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思想。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关于某一件事情,某一个东西,学生可就他的优缺点进行一个辩论会,或者给予学生几个主题,学生可分小组,自行选择特定主题,然后进行搜集,并分小组做相应报告,这样分组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另外,通过自己搜集相关资料,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最后在演讲的环节,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与学生的集体氛围有关,还与学生与教师的师生关系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生的指路人,还是学生的好朋友。
教师这种职业是非常高尚的,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跟教师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性,倘若教师能够真正地爱学生,跟学生和谐、平等地相处,那么就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犯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应当冷冷地批评学生,而应当激励学生,这样,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改造自己的错误、弥补自身的缺陷,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和掌握知识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并非死记硬背,不然就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务必领悟素质教育的内涵,彻底地转变教学理念,并且真正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段,从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以使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和进步,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