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和兴趣激发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2020-12-08 00:40:43袁立苹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袁立苹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二中学,内蒙古 通辽 028000)

一、前言

受传统数学教学观念影响,目前一部分教师数学教学方式陈旧,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而现在互联网的发展,课堂稍显枯燥学生接触到新鲜事物比之以前更丰富,思维更加活跃,这就会导致学生与老师课堂之间交流感不强,课堂稍显枯燥对学生吸引力不够,专注度不强,影响课堂效率,制约着高效数学课堂的创建。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以知识灌输,题海为主,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兴趣的培养缺乏,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尽管成绩非要优秀,但是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堪忧,一言以蔽之,应试两字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限制了想象。对此,应该进一步推进新课改,加强教师理论和理念培训,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分析了从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的方面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学法指导和兴趣激发的策略

(一)创新学法指导教学方式

教学效率很大一方面受教学方式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在学法指导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从而让教法效益最大化。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一章节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图形,描述一下生活中见过的一些常见图形,然后用准备好的模型讲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自己模拟一下变化平行四边形的两边,从而进一步理解和认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实际演练让学生们更容易地理解几何图形,再进一步总结经验,同时学生也开始操作,自己动手理解定义和性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反映自我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更能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教学效率。

(二)注重引导鼓励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因此学生会在课堂上会有困惑,老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在一些难的知识点时主动的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困难,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要有耐心进行讲解,注意不要打击学生的好问心,需要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教师要学会多利用一些比较积极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提问,并且进行一些间接的引导,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出来.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教师应该先给学生回顾二元一次方程和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引入一次函数,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函数思想,因此要引导学生对他们的一些疑问进行发问,教师在讲解的同时要鼓励他们,让他们知道函数只是因为以前没学过不熟悉,一开始比较难懂是正常的,给他们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三)应用多媒体等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简化教学过程,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讲解难点问题以及抽象型问题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具体地将问题简单化,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掌握基本性质和概念。多媒体教学虽然简化了教学步骤,但是也可以在重点难点讲解时进行板书,教学效果非常好,这种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更受学生喜爱。比如:学习“几何中的动点问题”时,教师可以播放视频演示动点的轨迹,帮学习理解运动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运动过程中变量与常量的关系,将抽象复杂的动点直观地展示,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态考虑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

(四)灵活运用“微课”提升课堂氛围

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非常普遍。虽然“微型课程”相对较短,但在教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微课”的载体主要是视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话能营造一个更加刺激和生动有趣学习氛围。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度,迅速投入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奠定后续教学的基础。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这一章时,教师可采用“微课”来教学,用现实生活中的小区模型与实际对比以及放大镜的成像视频,并进行提问:“经过放大镜放大的物体的像与实际物体有何区别?”然后就能自然地导入相似这一概念。通过微课,就能很直观地将相似这一抽象的概念直观化,降低了理解难度,而且视频这一方式也符合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专注度,对问题能够自主的思考。

(五)结合实际运用提升学习效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材的内容相对学生小学阶段数学来讲是比较抽象的,难度也有了大的提升。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期间必须保持积极主动的思维,而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以获得更好的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科技产品,即互联网平台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收集教学资源,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并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其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比如在数据收集与分析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对周测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并让学生思考本次统计实践中中位数、平均数、众数、方差等分别是什么,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来理解这些统计知识,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需要教师的学法指导和富有新意、生动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运用“微课”等创新方式、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结合实际应用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培养出数学思维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