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雄飞
(临夏州康乐县康乐中学,甘肃 临夏 731500)
时事是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热点是公众普遍关注的信息或问题。一般来说,时事热点是指最近一段时间内,能够引起群众关注的信息或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就是教育”。这充分说明教育与生活是密切相关、密不可分的。教育源于生活,教育也服务于生活。作为一名讲道德、讲法治的老师,只有把热点时事、关注社会、书本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能在关注时事的过程中,了解所学的时事知识,掌握课本知识,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能够理解知识,成长。
由于现阶段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微博、QQ 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交流的新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信息和时政热点。同时,由于信息多样性的特点,也存在一些影响初中生健康成长的负面信息。因此,初中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当前的政治热点来分析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涵。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教材理论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利用当前的政治热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促进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生目前还处于学习时政热点的初级阶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政治,了解时政内容,充分发挥时政教材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并非所有的时政内容都适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使用。一些负面内容可能会对初中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时事内容的选择应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角度出发,使这两者相互对应。在时事热点素材的选择上,要选择最能体现知识核心的热点事件,也难免会选择一些负面事件供学生比较思考。
让学生参与到热点收集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时事热点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中学时代》为例,教师可以将校园暴力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收集相关数据,提高教学水平。比如,课前,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通过网络平台搜索“校园暴力”的热点话题。学生在搜索之后,需要用文字的形式梳理事件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并通过“QQ”“微信”等渠道,整理出的结果将提交给老师评价。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组成自己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可以有3 到5个人。小组成员可以相互比较收集到的资料,并选择小组组长与其他学生共享数据。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上述教学方法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不仅属于教师,而且属于每一个学生。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积极维护学生关系的重要性。从长远来看,它对改善学生的课堂活动有很大的价值。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养成关注时事的良好习惯,而且要培养学生终生习惯的养成。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信心,教会他们收集时事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收集信息,在信息收集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与老师联系,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大大增强了初中生的社会意识,有效地提高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效果。时事新闻多,学生必须符合教材的相关内容,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才能保证学生收集到的信息符合教学要求。同时,学生关注时事的良好习惯也将逐步形成。
老师可以组织小组学习,提前告知第二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就这个议题进行了有效的讨论,并逐一列出了委员们的意见和看法。在讨论结束时,小组成员提议一位发言人,他将与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讨论该主题。通过这种小组讨论学习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小组之间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对时事有更深的了解。
道德与法治教学不是一早一夕儿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长时间引导。因此,道德与法治不应局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应延伸到课外活动中。他们还可以举办道德与法治座谈会,或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或走出社会,采取社区活动的形式,到不同单位参观、调研,让学生以各种形式感受法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在课前精心设计有趣的时事广播活动。在课堂介绍部分,积极介绍一些适当的时政热点话题,引起学生对相关话题的热烈讨论;同时,课后要组织一些优秀的活动,如研讨会,社会热点大比拼等,在活动中渗透时政热点,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