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宽容的心激励后进生

2020-12-08 00:40:43郑子君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郑子君

(紫金县城富士康希望小学,广东 紫金 517400)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学生的来源不尽相同,而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性格倾向则是千差万别,要想每个人都学好所有的科目,是不太现实的;要想他们全部都升入高一级学校,对于我们处境一般的普通学校来说,则更是异想天开。我们的社会既需要陈章良那样的杰出科学家,也需要像李素丽那样的普通劳动者。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来正确引导,认真对待那些“问题学生”呢?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实践,历经成功与失败,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以下几方面适当运用宽容也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良好方法。

第一、宽容后进生的成绩。成绩,对老师来说固然重要,但我们要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胸襟,想后进生之所想,急后进生之所急。对后进生要求不能过高,否则“欲速则不达”,容易伤害其自信心,引起负效应。作为老师,不要总拿“尖子”与他们作比较,甚至在班上评头论足。讥讽挖苦,这只能把他们离“悬崖”的距离更推进一步。

就拿奖励来说吧。奖励优等生——这无可厚非。但老师们,你们想过没有,在优等生获得奖励的同时,后进生获得的是什么吗?是“自卑”!这对后进生来说,不是雪上加霜吗?在这里,我想问一下:你对你将要掉下悬崖的孩子是顽强地伸展着自己的手臂给予攀上的勇气和信心,还是“助他一臂之力”,让他摔下去?答案显然是前者。所以,我想,当你们在给优等生奖励的同时,不妨也来个“后进生奖”,只要后进生自己和自己比,进步了就可以获奖,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进。“滴水汇成大海”,这样我们所要的成绩不就实现了吗?

第二,宽容后进生的犯错。犯错是学生的权利,求知是他们的天性,好表现是学生的需要,爱动是当今学生的特点。我们不能因为少数学生中的种种不是,而大惊小怪!更不能一味地急躁甚至粗暴地处理,这样反而会造成教育教学活动的被动。我们应当努力帮助那些不理想的学生“不断地进行心灵上的搏斗,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决心和信心,树立起做个好人的尊严。

古代有位禅师,一日晚看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出墙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严厉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加一件衣服。”

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孩子们对老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过爱心,那么你曾经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他们都可以原谅。而且仍旧会继续崇拜你、爱你。那么,我们老师为何就不能对孩子宽容再宽容些呢?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像故事中的老和尚,就清楚地指导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虽然书本知识的学习很重要,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氛围,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一种美德。对后进生的转化,严管严教固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但对后进生的某些方面采取适当的宽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受人多次宽容的人,情感会得到感化,从而产生自愧和负疚感,这种心理会使人产生动力,催人奋发,从而达到转化目的。

第三,宽容后进生的重犯。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容易重犯是后进生的一大特点。要想短时间内改变并不容易。我们必须有“允许别人犯错,又允许别人改错”的博大胸襟,要意识到后进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普遍较差,在内外因作用下,后进生重犯就会表现出来。因此,我们要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不要因为他们有进步就放松,或者因为重犯而失去信心。这时,我们要认真地帮他总结成绩,了解原因,给后进生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不做家长的“帮凶”,这也是一种宽容,后进生最怕老师家访,次数多了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所以,家访要巧而精,每次家访都要争取能为学生带来欢乐、带来动力。那种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师生关系恶化,为转化工作设置障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成了今天社会的时尚。很多家长对子女要求过严过高。面对子女的不足,动辄责骂,棍棒相向。这时,我们万万不能火上加油,可暂时泼一点冷水为后进生隐瞒一些缺点,必要时讲些好话,先取得家长对子女的谅解,然后共商良策。老师的这种宽容,必然引起后进生的情感共鸣,在负疚的作用下,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犯错误不在人的能力范围之内,学生犯错更是不可避免的。塞缪尔·斯迈尔德说:“与其说是人们的错误使其堕落,不如说是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导致他们堕落。”如何让他们在痛苦中总结经验,在教训中学到智慧,使其不迁怒,不贰过,老师对错误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为师者的宽容就像疏松的土质能让植物更加茁壮地成长一样,能让学生的心灵更加健康发展。在老师宽容的赏识中,学生更加会自律与自强、自信,更能充分挖掘内在潜力,日异其能,岁增其智,看到前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