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崇杰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中心小学,浙江 温州 325000)
深度课堂注重课堂的智慧和灵动,同时需要将学生的数学潜能激发。在深度课堂中,智慧和趣味,体验和愉悦共同存在。
走入深度理念的数学课堂中,可以实现一种数学中的灵感迸发,同时,激发学生学会自己来理解数学的趣味。教师可以用多重趣味来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数学学习氛围,感受到数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陌生化”运用移植到数学课堂中,可以激发教师们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学段要求、年龄特征等对命题内容、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等做陌生化处理,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距离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在深度课堂中可以在教师生活化的教学中学会观察。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如在课堂中,通过“视频情境”“图画情境”“语言情境”等不同情境的创设,在其中融入不同的数学元素,可以让学生获得多样的数学魅力。
深度课堂提倡将课堂中塑造课堂的美,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更是将数学的审美和学生的知识积累形成架构。课件更可以将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凸显”,探索数学问题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是对生活的一个立体和真实的反映。在课件展示的数学问题中,更能获得对生活与数学关系的思考。
小学生在数学的阅读能力中,需要有一定的阅读方法的积累,同时,在数学阅读能力中还需要融入一定的策略,来让学生的数学阅读获得更佳的状态。首先,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定的数学阅读案例。在静态的案例阅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进步往往是缓慢的,也不能获得很大的进步。如在教学中,教师提供案例“倍数”“因数” 来帮助学生来学会阅读,同时还要注意自己来进行科学的理解。在阅读表达的时候,将相应的概念进行陈述。其次,小学生在数学的阅读中,如果融入一定的阅读速度训练,可以让学生的阅读带上一定的效率。如在案例“四年级图书有432 本,比三年级多借到45 本。三年级借到多少本?”对这一题,有的学生一下子搞不清楚是四年级借得多还是三年级多,这就要抓住“比三年级多借到45 本”这个关键句进行二次思考,寻找办法,把简短的句子补充完整,使之明朗。更好感悟到速度提升中,需要放慢速度来进行一定的思考和细读,更好地找到相应的数量关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带来的智慧启迪,在数学深度课堂中,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奥秘。《统计》这一课是让同学们学会如何根据统计表,绘制成一张统计图。在本节课的时候,正值国庆,借我国建国70 周年的时机,在本节课创设了统计奥运项目金牌的情境,同时适当播放了音乐,如《领奖进行曲》来激发学生的统计热情。这时候,教师开始请同学们统计我国在体育项目中获得的金牌数目。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有民族自信和荣誉感,更了解奥运会的背景。请同学们拍摄了介绍奥运会的视频,并且在《统计》这一节课上播放,请全班同学观看。在授课过程中,还注意在多媒体课件中,将不同的奖牌统计过程配上不同的音乐,如“金牌”的音乐比较欢快,可以用“欢乐颂”的音乐,而统计银牌和铜牌的时候,可以配上舒缓的钢琴曲。
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将数学课堂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有效突破,从而实现对数学深度课堂的突破,将数学课堂中的诸多知识点得到“强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微课,将学生学会深度理解,深度阅读得到一个崭新的体验。笔者在生活中常见的塑料泡沫做出一个个生动的立方体,同时,还可以进行组合,在立方体中,更有着无穷的小玄奥。再自己来制作微课,使得我对于数学教学开始产生了新的理解。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有的学生对“数数有几个面”,在面对单一的图形的时候,往往能够很好地数出来,但是当图形一旦叠加,就不能数出来有几个面。几个重叠的看不到的面,有的学生也会加上。这时候,我再展示自己制作立体图形时候的微课,再让学生来观察细节,从而感悟到教师的目的。再让学生们自己来尝试用“纸张折叠成立体图形的方法”,同时,在不太容易看到的面上,我在微课制作中,学生们自己画上了可爱的卡通,来帮助学生们进行观察和数一数面的隐藏个数。
结束语:小学数学深度课堂,不仅可以带来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基本功,也可以在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多重数学能力,在启发学生思考中感知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的智慧点拨。通过多样方法,不断带来数学课堂不断深入,不断挖掘。在数学深度课堂中,注重用生活化的策略来引导学生感悟到数学中的趣味。激发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更好的开发。在通过多种方式展示数学趣味和奥秘的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课堂艺术来感染学生,并学会感受深度课堂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