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珊珊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一小学,贵州 六枝 553400)
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从小开始,小学是接受全面教育的起始阶段,虽然近年小学阶段也安排相应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但是由于课时相对较短,而小学语文学科的学时相对较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道德法治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普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纳入课堂教学,显然这是对开展法治课堂教育的肯定。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将法治教育的一些内容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材内容相联系起来,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还可以在法治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得到保障。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地位是不容忽视。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把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时候,要分清“语文教学”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次性,必须确保“语文教学”的主体地位,不能让法治教育“喧宾夺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找准融入的切入点,能够让道德与法治教育自然的、巧妙的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正确把握融入内容的“量”,要严格遵循“量”的适度性原则,避免发生“语文课上成法治课”的问题,违背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从而偏离语文学科教学的教育轨道。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数量相当庞大,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法规都要求去掌握,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法治内容,这些内容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法治内容的时候应该从以下方面考虑其实用性:首先,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经历,选择一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或是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法治内容;其次,结合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选择一些符合他们认知规律的法治内容;最后,选择的法治内容必须满足小学生这个年龄健康成长需求,能帮助小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法治教育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战略方针,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各中、小学学校都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推行法治教育,这就说明法治教育对我国的青少年教育很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的法治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可以让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法治教育,又能通过法治教育内容的融入帮助小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小学语文学科知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提高小学生自身法治素养的需求。首先,是为了响应“十九大”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让小学生成为一个懂法、守道德的合格公民;其次,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养成法治意识,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法治管理,保障自身可以在繁杂的社会大环境下健康、安全的成长;再次,提高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形成。小学阶段的孩子,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处于生理与心理不断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因此,小学教师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合理的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一些法治内容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可以合理的、有效的去引导小学生正确判断自身的行为,避免误入歧途,或是违法犯罪。
在我国,一直以来,道德与法治教育都是制教育体系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情感态度教育、价值观教育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教育也属于学生“德育”教学比较重要的阵地,作为语文教师,始终将“德育”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必然的,而法治教育是“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法治“元素”,巧妙地将法治内容融入教学中,利用不同角度的法治内容,多方位的促进小学法治教育的发展,协助完善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体系。
语文学科的学习是整个教育阶段的主要学习科目之一,语文学科的教学始终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将法治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度,开阔小学生看待事物的视野。法治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化时代意义,是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需求,语文教学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法治内容的融入,不仅积极响应了国家号召,还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法治道德公民”。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探究法《小学道德与法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对《小学道德与法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整理,可以认识到,《小学道德与法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法律与道德素养,可以不断完善我国小学阶段的法治教育体系,还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能力,促进提高小学生的“德育”能力,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