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研究

2020-12-08 00:40:43潘佩香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潘佩香

(贵州省平塘民族中学,贵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58300)

人们缺乏对数学的正确认识,认为数学就是简单枯燥的数字运算,现实生活中几乎用不到,因此平时教学中遇到一些繁、难、抽象的数学问题,很多学生都望而却步,尤其是文科生,平时靠教师催促、逼迫学生学习成绩才会有进步。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更多的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字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其善于应用数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决策和判断,进而意识到学必有所用。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及具体应用

(一)关于核心素养的具体含义概述

教育部最新提出的核心素养的概念指的是学生为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应具备的重要品格和关键性能力。具体表现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9 大素养。数学是具备严谨的知识结构和很强的逻辑性。因此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依据数学的特性,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运算以及判断推理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其实是积累数学知识、掌握和运用数学方法、内化数学知识、培养和强化数学思维的过程。而在数学中,核心素养表现为数学的基础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以及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意识。目前,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的热点关注问题就是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将促进核心素养发展落实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实现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

第一,数学中的核心素养外在表现,用培根的话说:“数学使人周密”。通常具备数学素养的人,都进行过系统的数学教育,具有较为丰富的数学知识,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数常常能很快适应,而且能从复杂且干扰较多的事情中找出数学因素,然后构建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观察与分析,而且常用数学的思想和观点来解决问题。一般具有周密和很强的逻辑性等个性特征。

第二数学中核心素养的内在特征,表现在数学能对人的思维进行培养和锻炼。数学思维往往具备客观、直观、深刻以及灵活等特性,因此常说数学是关于思维的体操。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一)增强合作意识

在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时刻想着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众所周知,高考必定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活动,因此问题提出后首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如果独立解决不了,教师可分小组引导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协作。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更要参与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通过设疑质疑等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开展小组间互相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最后形成统一的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自主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战斗力,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协调组织显得格外重要,否则小组合作将流于形式或变成一场游戏或讨论无果。

(二)注重单元教学

从整体把握数学课程可以突出本质——数学核心素养。即教师不妨以“高考模块”为对象。从整体上把握“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起来。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成长,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

采用“模块式”教学,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各章节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整合,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法与学法,降低难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浅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把三角函数视为一个模块,其包括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求值、三角恒等式的变换、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三角形内的三角函数问题、正余弦定理及其实际应用等。教师可选择经典例题开展教学,以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核心素养理念,使核心素养并运用到具体的数学教学中。而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而言,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改革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对数学教学的内涵进行深化,不仅能让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