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芳
(贵州省贵阳市经济贸易中等专业学校,贵州 贵阳 550000)
前言:受到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即使目前教师已经按照新课改要求开展教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中直接将古诗词中的重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对古诗词进行品鉴和背诵,尤其是在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本身对学习并不上心,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很难调动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甚至极有可能产生负面印象,导致学生排斥语文学习,违背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初衷。
在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中,与其说教学重点主要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不如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语文作品和对作者表达的情感以及语言表现方式的感悟能力上。“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对学科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和教师一起互动,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语文修养和语文综合素质。在中等专业学校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在开展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可以从课前导入着手,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能力为学生准备课前导入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木兰辞》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课前导入内容:你们之前有了解过我们国家历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们吗?都知道哪几位巾帼英雄?有的学生说杨门女将,杨八妹,穆桂英,这些都对,但是还有一位巾帼英雄,她是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有哪位同学知道是谁吗?她就是我们的今天课文中的主人公花木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了解花木兰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要替父从军?他在参军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故事?最终结局如何?通过教师准备问题和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课的内容上,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
在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活动中,中等专业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中对古诗词教学内容的学习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品析和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对古诗词中作者独特审美和语言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感悟和体会。为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品鉴能力上。为了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品鉴能力,教师应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领悟古诗词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的真实想法的能力。古诗词具有强烈的韵律美、节奏感强,为了增强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应带领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中作者如何使用短小精炼、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劝学》一课时,教师为学生讲解完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作者议论的观点、文章中通假字的使用情况之后,学生已经对本节课教学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有了大概了解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这时学生才能感受到文章中“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以及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常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作者深刻的认为学习不可以停止的观点。
在中等专业学校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学生对古诗词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应为学生开展语文古诗词诵读比赛。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或个人的方式,不定期开展经典诵读交流互动。对于诵读比赛中排名靠前的学生,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从而鼓励学生在比赛活动中可以大胆的展开想象和联想,为自己即将要诵读的作品做相应准备,比如准备道具,像古人的衣服、画黑板报作为背景,表演小剧场等,让学生享受语文古诗词比赛,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增强对古诗词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的感受,加深对古诗词内容的印象,增强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比如在表演《雨霖铃》一词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词中的角色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离别的场景生动形象地演绎出来。或者在表演《登高》时,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长江两岸秋天的景色,将作者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情感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在中等专业学校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改中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发展。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优化教学方式,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词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在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增强对古诗词的品鉴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诗词美,增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