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晗
(白城师范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
语言学专业知识是语言学家们对人类诸多自然语言本质的探索和总结,是人类智慧宝库的重要结晶,因此对于具体语言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指导作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当然也不会例外,所以广大大学英语教师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这个宝藏的资源,而要善加利用,以更好地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工作。
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堂所学内容与应用之间的脱节性问题,即课堂英语知识没有相应转化为应用技能。多数表现为不能流利表述思想观点,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欠缺。英语话语能力还有局限性,多停留在词汇,句子方面,不能有效的展现语言的沟通技能。学生的英语话语能力与专业文本结合程度不够。由于缺乏对世界,社会,生活以及专业的深入了解,英语话语能力缺乏实用性。过多的重视文本的自身特点,脱离语境训练,出现运用僵化的现象。
作为语言学其中的一个分支,应用语言学具备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着重关注语言教学的各项环节。例如语言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习的策略和动机等具体内容。学习动机是推动我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它有外部动机也有内部动机。简而言之,外部动机受外界各种因素驱动,而内部动机则是源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而大量的课堂教学反馈可以显示,学习动机能够推动学习活动进行。所以,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够驱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而动机理论的有效利用,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而从直接需求可以看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四六级考试,其实可以将教学目标直奔主题,告知学生应该需要补充哪些考试的学习知识,例如英语翻译的难度较大,我们就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补充翻译相关的实用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会将授课内容铺排相当紧凑,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课堂学习模式单一乏味。其实,在课堂教学也不妨考虑导入情景演示或是多媒体方式,继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帮助提升课堂效果。
受教材编写出版的时效性所限,教材内容常常会和现时多元化社会日益更新的资讯来源有偏差,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实践中考虑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加入更多新鲜资讯,进行课堂延伸,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课堂,吸收更多资讯知识,巩固学习,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师如果想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便应当从自身做起,努力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学习风向标,很多学生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作为一种标准。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传统观念,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掌握思辨能力相关的内容,并去研究、学习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方法,从而充实并不断更新自身相关的知识量,最终实现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培养。
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构建多模态教学法,在集中讲授的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形式,以及互联网教学资源,发挥慕课,微课优势。课堂加强任务型教学,进行模拟讨论或情景展现,如与专业或职场相关的情景。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优势,形成个性化课堂教学。
为了推动学生话语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以实践和应用为基础,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沟通技能。一方面能够推动课堂授课氛围更加活跃,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对英语知识进行有效运用,提升学生的英语话语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学生要想学好英语,并提升自身的话语能力,单靠课堂上的时间来提升学生的话语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注重课下英语实践活动的举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话语能力。
体验式学习方法可以充分利用,要强调情景的真实性,体验性。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所感悟,提升学习的效果,促进话语能力的全面提升。
语言学的发展显现出传统式英语教学中的弊端和不足,引导教师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大学英语课的教学效果会变得更理想化。不断变化的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理论上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构建出更加有意义的高效英语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使学到的教学理念得到具体的实践和检验。
大学英语话语能力培养十分重要,教师应当合理构建英语话语能力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化引导,并且尽量多元化教学方法,推动学生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为话语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本文介绍了几种英语话语能力培养的方法,不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并不能局限于这几种方法,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确保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推动话语能力培养的更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