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循环经济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

2020-12-08 04:42:47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中共鹤壁市委党校,河南 鹤壁 458030)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遵循自然生态规律进行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让所有的资源能源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把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攫取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循环经济就是要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把生产方式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直线型流动,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闭合型模式。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节约资源能源、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把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

(二)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强调的是系统和整体。循环经济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要求各部门联合并协调运作,实现在产业体系内,将一个部门的废弃物用于另一个部门的原材料,同时以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协调运动为特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与政策、技术和社会条件为支撑,由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来实现。

循环经济是功能型经济,主要体现在生产和消费的“非物质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物质的消耗,特别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做到物质商品的“利用”最大化,而不是“消费”最大化,在满足人类物质需要的同时,大幅度的减少物质的消耗。不再像传统经济那样将自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循环经济以物质在经济体系中的“循环”为基础。在传统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在循环,劳动力在循环,而唯独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循环,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循环经济所要求的物质循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在经济体系内多次重复利用。二是经济体系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可以为环境所同化。

二、循环经济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和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20 世纪80 年代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可持续的三个主要特征: 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其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应该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 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摒弃。

(二)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循环经济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都要实现人造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全面协调发展。自然资本是能提供基本物品和服务的环境资产存量,包括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人造资本,也就是传统经济系统中所涉及的产品财富。人力资本,是教育的产物,是一个国家的民众所具备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的总存量。社会资本,是整个国家的社会秩序、制度体系、文化传统等体现的协同程度。这四种资本的总和可以被认为是表征可持续发展的国民财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之一是要解决资源和环境难题,而这正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本质,即从源头减量、生产过程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末端循环利用废弃物的闭合式循环,以实现资源永续利用,从而同时增加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促进可持续发展。应该说,从过去到未来,循环经济是推动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相协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循环经济是一种着眼于低消耗、高效率、低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根本要求就是摒弃粗放式经营,发展集约式经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协调好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产业战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政府转型。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人口总量大,资源相对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特别是在当前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继续沿袭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循环经济可以帮助解决环境恶劣的现状,使资源投入量降低,保证资源循环利用率最高,并且排放的废物量最少。

(五)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大量事实表明,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大量产生,与资源利用水平密切相关,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内在联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转变生产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将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循环经济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并且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经济发展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循环经济可以保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了社会的就业,从而人们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身心愉悦,得到最大的释放空间,形成一个正循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社会建设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循环经济建设和发展对我国社会建设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新时期在全方位推进社会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循环经济的重要价值,并基于循环经济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综合发展进程。

(一)针对循环经济优化规章制度建设

规章制度是保障循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新时期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为了增强经济社会建设的稳定性,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统领作用和主导作用,针对循环经济建设进行分析,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支持各地区循环经济建设和发展。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需要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并引导行业、企业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法律规范和监督约束,确保拉动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中,提高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等对循环经济运行的监督和约束综合效果,增强循环经济发展的规范性和有序性,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目标,夯实企业建设基础,确保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

(二)调动企业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循环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企业的支持,在企业建设和发展工作中,要客观认识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并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有效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争取能构建更加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调动企业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在企业的支持下使我国循环经济建设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在针对企业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社会责任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资源回收利用制度进行整合,使企业能明确自身作为社会责任主体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总书记先进经济建设理念的指导下基于顺应自然和尊重自然的思想探索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开发,构建完善的企业资源回收再利用工作体系,使新时期循环经济建设取得更为显著的工作成效,维护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科学性。

(三)将循环经济纳入整体框架内

要想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工作实践中就要针对循环经济发展重要性进行分析,可以尝试将循环经济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框架范围内,从战略高度加强对循环经济的重视,并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确保能明确循环经济的总体目标,对循环经济建设的主要方向、主要标准和工作秩序等进行规划,在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领下构建完善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提高循环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如此,才能逐步实现循环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整体目标,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在发展过程中取得更为显著的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