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措施研究

2020-12-08 00:40:43扎木占木海依达尔别克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扎木占木·海依达尔别克

(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牧业寄宿制学校,新疆 富蕴 836100)

引言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旺盛,对于外界信息的分辨能力很弱,往往会不在意信息质量全部接受。要确保学生能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通过教师说教来灌输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知识,会让很多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话题。

一、当前思想道德教学有待改善的几个方面

(一)教学手段不够多样

目前思想道德教学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分析教材上的案例并直接讲解其中起到教育作用的知识部分,几乎不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和思考的空间,平白直叙式的知识讲解方式自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师生之间基本没有沟通交流,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

(二)教学内容太过单一

大部分教师仍然以理论知识教学作为主要方式,实际上思想道德教育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而很多教师并未注意到这一点。缺少生活气息的教学会让学生觉得学习这些知识作用不大,因此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也很难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思想道德道德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很难提高。

(三)评价方式不够科学

对学生的评价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做出的反馈,目前大部分教师对学生评价仍然停留在成绩层面上,没有看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例如上课时是否能够做到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下课后能否独立完成作业等,不够科学的评价方式会让成绩一般的学生失去自信心,一些乐于表达、擅长总结的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成就感,也会逐渐失去兴趣。

二、改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实例理论相结合做好课堂导入

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就是理论知识教学占据了绝大部分课堂教学的时间,而逻辑思维较弱的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就要采取恰当的措施激发学生兴趣,特别是要注意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生活化的知识和案例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感觉到思想品德和自己的生活距离并不遥远。常见的一种导入方法就是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当前的热点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不仅能给学生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还能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时政事件的能力。例如在《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此章节的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应该围绕家庭对自己的关爱进行导入,如果教师举的例子是古代的或者国外的,难免会让学生产生疏离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在这些重大的自然灾害之中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关爱,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入到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上。又如在《我很诚实》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学主题自然是诚信问题,如果教师用匹诺曹的故事来导入效果并不好,因为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听过这个故事。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导入,如“假如正在考试,突然后面的同学想要看你的卷子,你会怎么办?”等,学生们讨论时,主题就转移到了诚信相关的话题上。

(二)创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而教学方式,难免会让课堂氛围比较枯燥沉闷,学生缺乏兴趣与激情。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情境的方式,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特别是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视频、图片等更加形象具体的教学素材,可以让学生触景生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在《安全记心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不太严重的交通事故的短视频和图片,学生们就能了解到不遵守交通规则可能产生的后果。教师还可以给出一个交通事故的素材,让学生扮演小记者去采访和报道,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安全知识的熏陶。并且这种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形式,比传统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好,效率显然也更高。

(三)完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仅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更要看学生做了什么,成绩不应该是教学评价的全部。如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到积极发言和参与教学活动,即使成绩一般,教师也应该做出肯定、鼓励的教学评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感受学习思想品德的乐趣与成就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需求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采取更加科学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