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中外合作办学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开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模式。在项目的合作过程中,英语教学模式作为项目运行的重要策略,意在通过引进国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基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应试能力较差,加上学校组织的雅思、托福这类英语考试难度较大,都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个性化表达,最终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所以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的特性,从教学模式、思维培养及综合互评等方面出发,进行全面优化,逐步提升英语教学的效率。
高职院校引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初衷在于提升学生国际化的知识和能力,但是由于中外教学模式与普通教学模式存在的不同,很容易造成“水土不服”的问题的出现。当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就对录取分数线要求较低,学生英语专业知识能力薄弱,并且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造成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不佳。同时部分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和口语能力也不理想,即使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也无法大胆地进行发言和表达,导致课堂互动效果不佳,难以达到英语教学的最佳状态。此外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掣肘,尽管从事英语教学的都是英语专业的老师,但是由于所开展的教学内容多涉及中外文化背景下的教学内容,教师缺乏此类办法的经历,难免在实践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加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在教师的选择上也有外国老师,在语言沟通和表达上存在阻碍,很多学生问题难以得到解决,课堂氛围不理想,也难以达到英语教学的最佳效果。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英语教学对于课堂的要求更加有灵活性和互动性,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多是“老师讲,学生听”,所以改革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及中外合作英语教学的互动性要求,可以采用“信息+技能”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借助多媒体的优化,将英语教学内容借助视频及音像生动形象地传递给学生,再借助笔记式的课件,将内容细致拆解,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最终实现能力的迁徙。借助此种教学模式能够逐步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知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还能逐步养成自我学习的能力,构建自我英语知识信息库,想要表达和书写的时候,能够灵活运用。此外还可以对英语教学的考评模式进行革新,不再单一的依靠分数,而是更加注重对于英语学习过程的考评,从多角度出发,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分为考试成绩+课后作业+随堂测试+考勤+课上表现等内容。对学生能力做出客观评价的同时,也不断强化学习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
在中外合作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为了能够进一步深化和理解此种教学的特点和优劣,与高职学生英语能力进行契合,应该积极的构建中西结合的教学形式,优化课堂内容和体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加强中西方的教学间的交流和学习,更加明确教学的知识点和课程体系,做好文化的衔接工作,确保英语教学的情景搭建,让学生能够在愉悦和轻松的环境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同时教师还要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形成中外合作办学独有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教师自身对中外合作办法的理解和经验的同时,也让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和累积新知识,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传统的中式英语学习思维相比中外合作英语学习思维稍显沉闷和单一,所以在中外合作英语教学模式下,要不断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实现个性化和互动性的英语学习模式。首先要让学生逐步适应英语的语言环境,上课尽量全部使用英文,少量难度较大的内容穿插中文解释。浓厚的英语语言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大量的累积英语知识,在相互交流和互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其次式从思想上真正的向大学生和专业人士过渡,不再是一个只会学习和考试的身份,而是会交际,能够运用的英语专业人士,帮助自己在英语学习中更加专业。身份的认同能够让学生不再逃避,不只是会考试,而是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再次是文化的迁移,语言与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学习到英语知识外更多的英语文化,不单单只是单调的词汇,而是西方国家的发展和文化特色。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语言知识学习的方式和内涵,强化英语知识的交流和融会贯通,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英语交际能力。
总而言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愈见频繁,一方面帮助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上有所突破。与此同时,中外合作项目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需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办学经验,革新教学模式,逐步强化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