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090)
樱花,自平安时代开始被日本人喜爱,与日本人的生活、感情融为一体,是日本的象征。樱花继承了古来“物哀”与“无常”等意象,被赋予多种多样的意义,樱花的文化内涵深刻、多元,本文将以樱花为例,探讨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使日语学习者了解日本文化的内涵探究在日语学习中的必要性。
古代日本人认为“生”与“死”不是对立的事物。他们相信死者能够复生,认为死亡是重生的步骤,生与死之间不存在绝对的距离,“死”是“生”的一个部分。历史上的众多日本名人选择了自杀的道路。例如,三岛由纪夫、太宰治、川端康成等或许被这种生死观影响,用死亡的方式来迎接新的“生”。生死观的形成也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佛教宣传 “生死如一”的说法。生是死,死即生。生与死之间不存在绝对的距离。换言之,死亡并不是终结。“物哀”自平安时代开始就是日本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理念,渗透进了日本人的思想,与日本人的生死观紧紧相连,是日本人生死观的根源。“物哀”将悲伤与美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川端康成曾说过:“死亡是最高的艺术。” 樱花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在盛开的时候,极力展现出自己最美的姿态,然后坦然迎接死亡。即使生命就此消逝,它的最美姿态却早已留在人们的心中。那种绽放和凋零的情态和日本人的生死观完全吻合。樱花也好,日本人也好,都崇尚活着的时候拼命地展现自己的美好,死亡之前果断放弃对生命的执着,以最美的姿态消失。
“无常”一词最早出现在佛教中。佛教在日本传播的时候,日本还保有原始的思想,经济和政治都很落后,在这种情况下,佛教思想在日本取得了主导权,无常思想也开始形成。在佛教中,以“无常”来否定现世,追求来世。长期以来,日本多变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日本人独特的自然观。对日本人而言,万物来源的土地是上帝神明所赐,自然的存在和变化是神明的力量。因此,日本人崇尚自然。但是,大自然是无常的,无论多么美的东西,总有一天会逝去,樱花正是如此。樱花盛开的景色虽然美丽壮观,但花季短暂,盛开时间不到一周。而且何时绽放,何时凋零,谁也无法决定。这种无常和日本人的无常观基本一致。对日本人来说,凋谢的樱花充满了“悲哀”的心情,也包含着人生的“虚幻”。特别是散落的樱花更让人悲伤,充满了感伤美和无常美。在日本的和歌中,描写凋谢樱花的作品不胜枚举。樱花盛开的时候,人们欢喜,凋零的时候,人们留恋。日本人从樱花的一生中感受着生命的无常。飘落的樱花最具风情,也最让人感伤,那是无常美的体现,象征着日本人的无常观。即使樱花终会凋零,盛开的时候,也一定会让人们看到其最美的身姿。正如人生是有限的,但应该像樱花一样在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由此可见,樱花体现了日本人总是消极地寻找积极,在无常思想中追求新生的国民性。
“武士道”是古代发源的精神。其精神实质就是体现个人和团体的价值,尽可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哪怕以死亡为代价,那是忠诚的具体表现。对武士来说,最重要的是承担责任和完成任务,死亡只是承担责任的手段而已。武士崇尚武勇,以武勇的精神实现自己的价值。因为武士的使命是为了主人去杀人,所以武勇是不可缺少的精神。这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家人的生存而采取的手段。镰仓幕府成立后,武勇从武士个体行为变成了武士团全体规范的行为。从此,武勇成为武士道的道德规范之一。武士的忠诚建立在与主人的利益关系上,是主从关系的核心。武士为了报答主人的恩情,把在战场上牺牲当作最大的幸福。这不是被动,而是主动的献身。忠诚不是寻求奖赏的手段,只是单纯的目的。因此,对武士来说,对主人的忠诚是绝对的义务,是武士的道德准则。生命是暂时的,名誉是永恒的,因此,对武士来说,名声是比生命更重要的宝物。武士在维护自己名誉的同时,也肩负着光耀家族的使命。正是珍惜名声的信念,在武士之间产生了美化死亡的倾向。例如,切腹自杀的方式,表示对主人的忠诚和对自己名誉的维护。武士坚强而勇敢,樱花脆弱而美丽。浪漫的樱花和残酷的军国主义截然不同,但在日本人看来,两者是紧密相连的。日本有一句谚语:“花中樱花,人中武士。”正如樱花为花中极品一样,武士在人中最优秀。樱花盛开的时候绚烂夺目,凋谢的时候毫不留恋地迎接死亡。武士们赏识这种精神,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谋而合。散落的樱花象征着武士的万念俱空,也强调了武士死亡时的美丽与纯洁的形象。
樱花不仅可以被喻为武士,也可以被喻为日本人。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社会更注重集体精神和凝聚力。日本一直将国土狭小和资源不足作为国民教育的基本意识,将国民置于共同的危机感之中。而且,日本国民都认为所有人是命运共同体,以此聚集力量。1986年,集体精神的行为方式在学校开始实施。日本人推崇集体意识,把自己隐藏在集体里是普遍的社会意识。这一点和樱花的特征非常相似。大片樱花同时绽放,同时凋敝,正是日本人集体精神的体现。一树樱花盛开不足为奇,但大片樱花的盛开景色生机盎然、雄伟美丽,令人叹为观止,这和日本人一样,大家聚在一起,才能体现集体精神的美丽。战后日本经济得以高速发展,正是其凝聚力强的明证。樱花一片片团结在一起的形态,也和日本人齐心协力,紧密结合在一起拼搏的样子完全一致。因此,为了保持同一性,日本人总是注重协调性,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集体精神也被认为是日本式经营的核心。在这种气氛下,企业的集体目标和职员的个人利益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职工们也自觉地把集团的发展和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在决定自己的行动之前,要预先考虑一下别人的心情。即使和别人的主张有矛盾,为了集体利益,他们也会用礼貌的措辞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利益和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日本人总是以集团意识为重,表现出惊人的协调性和忍耐力。
综上所述,文化是语言的载体,本文以樱花为例,通过樱花文化内涵的挖掘,探讨了其背后隐藏的多元内涵。日语学习离不开日本文化,中日两国人民依存的文化背景大相径庭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日语教学活动实践中,单纯的语言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通过日本文化内涵的导入,加深学生认知并理解日语赖以存在的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