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县直幼儿园,云南 福贡 673400)
体育活动是锻炼、培养幼儿坚强毅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尤其对于学前班中的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团队合作、竞争、理解等方面的意识,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的怯懦、冒险意识差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提高。
学前班是幼儿步入学校的第一个阶段,也是为幼儿建立良好习惯的启蒙阶段,加强学前班中大班幼儿心理品质的培养,能让他们形成一种健康、快乐、积极的态度,是对其以后步入小学的前提和保证。在学前班的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心理品质培养常常会被忽略,导致幼儿不关心他人,不热爱集体,不喜欢参团,独立性又差等方面的缺失,从而形成不良的心理疾病。积极组织大班幼儿开展体育活动,不仅可以锻炼锻炼幼儿的心肺功能,更能促进幼儿新陈代谢速度提升。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会遭受挫折和失败,因此培养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勇于向挫折挑战的勇气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提高抗打击、耐挫折的能力必须要从小培养起,对于幼儿来说,生活经历较少,基本上没有离开家庭进行单独活动,正是独立自主行为逐渐养成的年纪,因此,为了提高幼儿敢于拼搏的勇气和抗挫折的能力,可以在学前班的体育活动得以实现。教师通过根据大班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征,设计出符合幼儿能力范围内的体育竞赛,让幼儿在良性的竞争过程中,感受到努力拼搏的快感,激发竞争意识,提高身心发展素质,符合现代素质化教育的发展观,对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也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一定是通过后天培养与塑造的,就要贯彻落实在学前班里为幼儿提供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通过对大班幼儿实施体育活动,能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的锻炼,从而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对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正如军人有条不紊、干净整洁的生活态度,这与他们平时的身体素质的训练是分不开的。因此,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对其进行体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课间操的形式来完成。比如,学前班统一安排在上午上完两节课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将幼儿都集中在操场上,然后老师根据广播里的健康运动歌来进行示范,让师生在共同的运动中都得到身体的锻炼。或者还可以选择在课间播放“洗手歌”,让幼儿在歌曲的旋律带动之下,将洗手的卫生意识深深的印在脑海里,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有主动洗手的意识,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生活习惯的培养融入到体育活动中,能有效提高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与积极生活的态度,这也实现了体育活动队幼儿心理品质的培养。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象符号,教师在开展音乐活动中,不仅能提升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而且能锻炼幼儿的想象能力。幼儿在成长时期通过学习音乐教育,能使幼儿的情绪更加稳定,对其智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幼儿的好奇心十分强烈,对事物的求知欲更加旺盛。但是专注度不强、贪玩等特征降低了幼儿的自控能力。由此可见,音乐教学期间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在幼儿教育中,音乐与游戏的交互作用能逐渐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幼儿音乐教学期间,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完善总结归纳,静心设计音乐游戏活动,注重吸引幼儿的视线,使其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譬如在《数鸭子》课程中,音乐教师可以让一位学生扮演数数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扮演鸭子。随后引导学生改变创设游戏内容,使扮演鸭子角色的小朋友们四处玩耍,让数鸭子的同学用快速的时间准确数出具体的鸭子数量。该游戏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专注度,满足其对音乐知识的需求。《数鸭子》歌曲的趣味性更强。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游戏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将安全作为第一要素,从而避免打闹争斗引起的不安全因素。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又不能完全以个体自居,我们的一切社会活动都与他人分不开。在大班体育训练课活动中,应该培养幼儿正确的合作态度,通过与他人的团结合作,共同协作完成某一个任务,让幼儿获得团队共赢的自豪感。
例如,将幼儿分为数量均等两个组,进行拔河竞技比赛,通过队友间的相互配合与共同努力将拔河的绳子尽量往外拉,最后以绳的标志点先过哪边的分界点为比赛的结束。在此项体育活动中,幼儿相互之间互为同伴关系,教师更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帮助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够促进幼儿成为一个坚强的人,使其初步具有坚苦不屈的意志和勇于和挫折对抗的精神,是其今后顺利步入社会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教师在幼儿体育教学中,应关注幼儿的习惯培养、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并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加强对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