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从王维《山水论》这首诗中不难看出“点景”与山水画的微妙关系。
纵观我国山水画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点景人物在山水画中频频出现,在其中跟随画面的布局结构因循布势,观者观看画面时能够感受到画家的阵阵情思,可见其在山水画中的地位不亚于主图。画面中的人物并不是画家根据真实存在所描绘,画家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以点景人物的方式融入于山水画面之中使其成为寄托情思,烘托意境的符号。在一些山水画中,画面中没有明显的点景人物的存在,它们以一种较为隐晦的方式出现于画面中,如山间小屋、江中小船。山水画家喜爱以点景人物的方式表现“平民百姓”、“文人隐士”等等。
南宋马远的《踏歌图》画面中的点景人物描绘则是四个老汉农忙后欢快归来的场景,人物虽小却十分传神,与画面整个巧妙结构融合,不仅生动表达了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且更加细致入微的反映作者的济世情怀。“文人隐士”经常出现于山水画面之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文人天性喜好自然山川,游历其中的“隐逸”情结。除此之外也与自身的人生遭遇密不可分,对国家政治失去信心因而厌倦名利世俗的官场生活从而游历于自然山川寻求一种自然惬意、远离世俗烦扰的生活净土。文人在游历自然山川之时不由得吟诗作画,因而自文人画出现之后绘画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南北朝时期的王微在《叙画》中描述过:“望秋风,神飞扬;临秋风,思浩荡。”在此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作者个人情感仿佛复活了一般,以拟人化的秋风、秋云与一年四季神游于自然之中。
“有时或寄托于一二人,浑然坐忘于山水间,如树如石如水如云,与自然融为一体。”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点景人物与主体山水间存在异常独特的契合关系。
沈周《十四夜月》中的点景人物均以无面呈现,深入刻画了人物的动作,他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时空场景,使观者将注意力放在画面场景中而不是局限于精致的面部描绘。这与马远的《踏歌图》注重人物神情态势有着极大的差异,马远将《踏歌图》中的点景人物衣着服饰精细描绘,身姿动态巧妙安排十分生动逼真,尽管如此但却没有喧宾夺主,而是融合于画家所营造的欢喜的氛围之中,十分贴切。
点景人物在山水画中的意义并不局限于人物形象多么生动逼真,他与自然山川的顾盼呼应、节奏韵律、情感意境的契合关系尤为重要,只有处理好这些隐含的内在关系,才能使山水画充分展现其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审美内涵。
山水画中点景人物多用于表达意境、构造和点缀画面,使画面丰富且完整。在特定情境的影响下,所表达的本质则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艺术家在进行绘画创作之时,根据自己的情感投入画面之中,带有情感的进行艺术创作,置身于自然之中饱览自然山川,与之融为一体,并通过一系列的创作与联想以及构思,创作出打动观者并使之产生共鸣的山水画作。在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画面以穿行在山下的骆驼队映衬出山峰的巍峨,给观者在视觉效果上形成幽深渐远的广阔空间。画面中的点景人物协调着整个画面的构图,使画面十分简洁,画面够图中的远景、中景、近景层次分明,呈现的出的是依次递进式的推进关系,骆驼队在行进途中的节奏感使人联想到种种当时的行径,无疑给寂静的树林添加了一丝丝生机,营造出了有动有静的惬意画面。
“以小见大”不仅适用于为人处世中,更适用于我们的山水画画面之中。在漫长的山水文化之中,寄托作者情思与内心世界的不止那雄伟的山峰、茂密的丛林、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那生动细致的面部神态、衣着服饰、身姿动态等才是画家内心的独白以及对生活的期许。“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点景人物虽在画面中占比较小,但却可以点缀画面,丰富意蕴,符合“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观者可以通过“小”人物来与画家产生心灵的共鸣。正如顾恺之“以形传神”,画家通过巧妙构思,把握人物的体貌特征,让观者仿佛置身其中,体会画家之所想、所感。
面对多元化的世界文明,山水画亦是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较之中国传统山水画,当代山水画也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但可以明显的发现点景人物所包含的意义以及象征精神都有所削减。在古代中国那个拥有浓厚底蕴的熏染下,山水画在儒家、道家的哲学观念的牵引下历来主张“天人合一”的绘画传统,与自然和谐共处融为一体,在山水画面中尤其是点景人物中暗示自己的理想追求以此来寻找心灵的慰藉。点景人物在山水画面中的占比虽小,却是意境组成部分关键因素,当今的山水画有的已经没有了点景人物的存在,有的却是把它当作山水画的章程形式加以构造,不论何种方式,当代山水画已经逐渐脱离了传统山水的文脉轨迹。中国传统山水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对于当代山水画创作至关重要,画家可以通过创作来提高自身对于真山真水的体验、感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精神,使自己的画面充满较为深层的意味。作为学生的我们应沿袭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对山水画产生更为深刻的了解,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真实意味,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创新,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使画作充满自然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