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警察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0)
引言:无论身处何处,“优胜劣汰”的规律都不会消失。但目前,仍有许多高校存在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管理中缺乏对应的专业化人才等现象。因此,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在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主要以学生本身为主体,以学生本身的学习情况为教学依据。每个学校在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时,每位教师都应该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一个彻底的认识与理解。教师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是学生们的导向,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学生。因此,只有教师完全理解认识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们教学主体的地位才会被重视起来,学校才能更好的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观念。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帮助教育教学管理对象的个性化,以及人才培养的一致化。以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为基础,高校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就不会再单一、死板。只有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教育教学管理的中心,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管理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1]
(一)整体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整体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学方向。只有高校拥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学生们才会得到更好的服务和管理,得到更好的教育。目前,仍有不少大学的教师存在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们只是一味地追求完成课程进度,完成教学指标等,只考虑到自己在讲台上是否讲的“快乐”,却不在乎学生们在讲台下听的是否“快乐。”在大部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常有整体教育观念比较落后的现象。学校和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思考、重纪律严格、重知识灌输。这样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而且不利于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2]
(二)整体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整体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其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学生们每天都是教师,课本和课堂,课堂上急于找课本中老师讲的知识点,课下急于完成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作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学生接受着填鸭式教育。每天学生们都在忙于听课、记笔记、赶作业,过着“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这导致学生们遗留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夹生学习”,一切都是徒劳;教师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没有一个正确了解,所指定的教学方案对学生们不适用的现象。整体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会觉得学习比较枯燥,将会产生应付学习的心理,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没有一个正确的把握,不利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
(三)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队伍中缺乏对应的专业化人才。目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队伍中专业化人才紧缺。一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只有有了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管理。古语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每位教职工都有他的工作重点,不是每一位教职工都精通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些教师只注重科研,对于教学管理不是很了解,不太愿意加入教育教学管理的队伍中。因此,目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队伍中缺乏对应的专业化人才。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管理理念。无论做什么事,最重要的是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树立一个正确的理念。因此,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的创新措施的基础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管理理念。大学教育就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符合新社会要求的人才,其主体就应该是学生。实现教学理念上的创新,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合理的进行管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们今后的发展,才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复合型人才。
(二)完善教育管理考核制度。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想让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顺利进行,不仅要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而且也需要学生们的配合。因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不是靠一个人,一部分人或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每个人都应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需要全体师生一起努力。校方应该完善教育管理考核制度,要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校方也应该加强对教师教育管理,教育素质,教育知识等方面的培养,建设服务性的管理队伍。
总结: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为了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高智商,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