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荣
(中共孙吴县委党校 黑龙江省黑河市 16429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之一,在各阶段的教育中广泛存在,其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层面的发展都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党中央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主席也提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追求,是社会评判是非的价值标准,党校要积极将核心主义价值观融入文化建设中,给予党员更全面、科学的思想教育。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知识,就具体的建设路径进行探索,意在提升党校文化发展水平。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是我们现代文化发展的根基之一,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依然散发着熠熠光芒,很多优秀的思想被应用到现代发展中。核心价值观中就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诚信、正义、大同等思想仍需要我们继承与发扬。党校文化建设中要将价值观中的优秀传统思想发散出来,让党员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在人生教育的各个阶段,核心价值观中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是核心内容,因此将其融入党校文化建设后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热点事件,激发党员的爱国热情,时刻谨记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指导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在岗位中发光散热。
提升党校管理水平。党校的管理水平也是党校建设的重点,核心价值观的融入能够进一步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学员管理、班主任管理上更加系统、科学,让学员对规章制度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学员的纪律意识,班主任和班委成员要恪尽职守,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利用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服从安排。
为党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思想支撑。党校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培养更多的党员干部,为社会的发展建设输送更多的人才,融入核心价值观后为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大的精神支撑,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有积极影响,发挥思想的先导性,从而推动党建工作的落实。
加强党校学风建设。党校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积极的学风,培养党员干部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组织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活动,与学员开展交流,营造良好的价值观学习氛围,还要提升学员的自我管理能力,部分人自身的党性修养不够,在校内接受教育时态度不端正,存在旷课、玩手机等行为,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指导党校工作开展。教师要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将其与党员教育结合起来,把该思想体系贯彻于党校工作的全过程,除了教学外,还应当包括行政服务、科研活动等各个方面。用好的校风带动学风,保证党建工作的常态性以及科学性,使得党员干部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提升自己的党性素养。
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党校文化建设中课程理论是主要内容,从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结合党校的教学内容,对其做出全面、系统分析,让学员有更深入的认识。在教研工作中也要根据班级教学的需求,把核心价值观、党性修养、群众路线等融合起来展开教学,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更为科学的接受价值观教育。
丰富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法也是党校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对理论内容通过板书等方式进行讲解,这种灌输式教育并不能实质性的提高所有人的理论学习效果,很多学生甚至会产生厌烦。因此这就需要老师丰富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等授课,或者利用新媒体开展线上教学。
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先进思想,用先进思想指导工作,更好地服务人民,建设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校文化建设后,进一步丰富、完善党校教育体系,对党风建设以及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有重要意义。思想引导个人发展,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的用先进、科学思想武装自己,为社会的发展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党校文化的有效路径的探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日后还会继续进行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