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2020-12-07 19:05:30周伟霞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周伟霞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琅琚镇中心小学,江西 抚州 344800)

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现在的数学学习不能够单纯地只去记忆和模仿,不断的刷题做题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要转换思维,去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一些数学事实,让小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去理解数学知识。但如果教师没有去把握适当的时机,那么就会去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对其以后学习也会有非常大的不利,因此从现在开始培养学生把抽象变为具体的思维是非常之重要的。

一、增加实际操作时间,挖掘操作潜力

在现如今的课堂上,也有许多的老师秉承着以往教育的方法,在课堂上只是单向互动,不会给学生们实际操作去理解的时间,只会一味地向学生输出一些抽象的知识点,也不会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差异,有的人理解能力是比较慢的,但是其动手能力是非常强的。我们之前一直的单向教学会让这些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被埋没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要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差异去充分挖掘学生们的潜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本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过程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我们在生活中日常见到的很多物体的平面形状。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自主动手去感受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拼接,在拼接的过程中,可以知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一些性质,比如正方形四边都要一样,而长方形只要对边都一样就可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使用小棒去拼接,也可以用一截绳子去拼接,用绳子去拼接的话,可以给他们一个固定的值让他们去拼成一个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由于绳子的长度就等于拼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周长,从而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到正方形的周长。在这样不断的自主拼接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思考,会相应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操作能力

老师可以在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一些预习的任务,让同学们可以自主探索,通过动手操作去对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索,但要注意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一定要提前把任务布置好,小学生的理解和动手能力还有自主性都有限,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但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去完成。每个人的懒惰性不同,有的学生会一推再推,再足够的时间,并且一定的时间内学生可以完成任务,也是教师应该探知学生的心理做出来的决定。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去拼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的同学会用纸张剪下不同的三角形和正方形来拼出所要求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是最普遍也是最平常的方法,也有的同学思维能力比较强,他们就会利用一些比较灵活的东西,例如它可以将一个灵活的长方形经过不断地扭动,然后可以变成平行四边形,也可以利用我们常见的磁铁魔方去拼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总之,方法多种多样,但每个同学的方法都是各异的,所以在这种不同的方法中,能够培养不同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样也要注重师生中的交流。

三、发挥群体合作优势,培养操作意识

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之间合作的学习,从小就去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互帮互助的习惯。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乐趣,并且可以培养不同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的习惯。因为有的学生比较懒散,但因为小组分工比较明确,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对比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这样既能够帮助到一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也可以让一些好学生交流到不同的学习方法。真正地去让合作学习发挥到一定的极致,在各种不同的方法面前也要培养学生。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例如,在“找规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先摆出一个比较隐性的,具有循环规律的一幅图形,让学生们去观察。最后让小组内再自己去拼接一个有循环规律的图形认真观察,不同的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让学生们在不同的小组交换规律去寻找。让学生真正地去,在这种互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图形变化的规律。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之后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我们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在这些挑战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机遇,注重强调学生们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而并不是只是一味呆板的在课堂中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发现学习数学的一些规律,培养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过程能够去探索更多的未知,并且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真正在这种学习的目的中,让学生从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去品味成功的喜悦。因此,更加认真对待学习,以最小的教学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