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12-07 19:05:30孙希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孙希

(江西警察学院 公安管理系,江西 南昌 330000)

一、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英语是一门世界性的语言,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体系中都占据重要地位,而作为一个人文类学科,它承载的价值观和英美文化更加相连,教师应在课程中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挖掘文化差异,形成自己对西方文化的解读、分析。在这一基础上,更好地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形成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这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政治觉悟。

二、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现状

思政课程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新型教育理念,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它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名教书匠,更应帮助学生树立品格、锻造品行、提升品位,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语教学当中。实现引领价值,传授知识,提升能力的有机统一。

一直以来,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育也受过级率、分数的制约,重技能本身,强调的是听、说、读、写等能力与知识的培养,而对文化的引入不够,尤其是思政教育。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已经上了专门的思政课程,就不需要在英语教学中进入思政概念了,从而忽视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培养,忽视了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

三、英语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没有实现同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于如何深度融入存在经验缺乏的问题,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要不就生搬硬套,要不就过于浅显。不少教师存在着迷茫和困惑不知如何发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课程评价

在课程评价体系当中未能引入课程思政概念,按照传统的教学目标,考核的还仅是英语学习能力。应在评价体系中针对性、有目地地融入思政教育。除了作业、考试,鼓励学生平常多参与课堂讨论,把握政治方向,摆正价值观,甚至可以根据讨论形成报告,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点评,教师在点评的过程中要注重政治理念和政治术语的渗透,在关键的意识形态方面也要注意把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把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

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即使存在不同意见也不敢质疑教师的权威。而道理是需要在不断地争论和探究才会越辩越明,理解越深刻。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西方文化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既新鲜又满是好奇。可他们缺乏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可能会盲目追捧西方文化而贬低本民族传统,有些学生还缺乏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意识,这时更需要教师正确引导,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让他们敢于讨论。教师也应在意识形态上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及时地纠正学生在价值观上的偏差,帮助其抵制西方消极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了解我们中华文明及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教师能力提升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大学英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播语言知识、西方文化,人文科学,而更需要具备正确的政治导向,因此应把对授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放在首位。通过思想动员、研讨交流,专题培训,集体备课、讲座等方式逐步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以及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

深度挖掘教材当中的思政元素,结合大量语言素材,凝结整合出德育信息。比如《英语精读》4中一篇课文叫《For Want of a Drink》讲的是节水的主题。我们就可以引领学生探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可介绍一下中国的水神共工,治水英雄大禹,谈谈中国的节水举措以及为全世界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在课堂中的不断引导,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的爱国情怀。

教师还给出一些思政主题,利用课前活动,每次课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课件演示,主题演讲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既可以练习英语,还能够丰富视野,提升认知水平,强化德育教育。在一次次课程实践中的逐步累积,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课后实践中,可通过举办英语角,举行英语竞赛等把思政主题巧妙带入,使学生在各项实操当中,增强英语技能,树立正确政治方向和积极的三观。

英语不因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是传播文化、思想、传递价值观的桥梁,教师应基于英语教材,探索一套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从新的角度看待西方文化,并能传承中国文化、中华文明,提升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在教学目标中体现思政理念

传统的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关注语言本身、注重知识和技能。英语学习应该以教书育人为主要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知识,更应把立德树人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全方位的健全人才,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五、结语

总之,英语课程思政也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我们应把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作为教学目标,不断研究本学科的思政元素,巧妙将英语学科和思政有机结合,与时俱进,把中国文化的精髓融入课堂,使其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提升自身的行为道德和人格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