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策略研究

2020-12-07 19:05:30张彤彤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张彤彤

(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年轻人是未来建设国家的主力军,但现如今的大部分年轻人,以大学生为主,不注重自身的而身体健康,长期熬夜,不规律饮食,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下降,近年来的不断有猝死的报道,更是给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敲响了警钟。高校中的体育课,在学业占比中虽然一直占有较高比重,但是教学质量和完成效果却一直不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也提不上去,高校应当注意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作出相应策略以解决此类问题。

一、高校进行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体质

在目前各高校学生的运动调查中做显现出来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不仅缺少自主性,对学校课程要求的体育锻炼也不甚关心,对于体育课,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一般就是选择一个容易通过或者运动量较少的课程,运动量根本达不到基本要求,对身体素质的提高也起不到作用。因此,在高校,需要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开展相应的课程项目,同时,要让学生去了解体能训练的益处,激发学生参加体能训练的积极性。进行合理的体能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训练中的抗阻力训练,可以很好地减脂塑形,另外,高强度的训练,也可以使长期因不良坐姿导致的颈椎变形得到改善。

(二)促进身心健康

身体的健康同样会影响心理状态,高校学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低,长期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对心态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锻炼,以调整心理状态。经研究表明,运动可以舒缓压力,缓解精神紧张。在大学,竞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大学生因为学业,未来工作等因素常常陷入焦虑,对身体健康同样会产生影响,长久以来,就会形成负反馈现象。在心理疾病领域,心理医生在治疗抑郁症患者时通常建议他们跑步,以缓解症状。通过体能训练,不仅可以改善学生体质,也可以改善学生的内部功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效的运动可以使学生克服自己的惰性,从而变得积极阳光,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三)增强运动水平

在大学课业中,体育课是有重要学分的必修课之一,但许多高校对此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让学生选择一门体育运动去学习,积极性一直不高,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学分和好方便通过才选择这门课程,而任课教师的授课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认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学生也没法掌握这项体育运动的基础,运动水平也没有提高。运动水平的提高对青年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在体能训练中,功能性训练对人体的协调能力十分重要,研究显示,功能性训练可以增强人体肌肉的敏感度,进过长期的训练,人体肌肉的调动便可以在通过特殊形式激发,从而加强人体的适应能力,对运动水平也有较大的提升。运动水平的提升对大学生运动能力,适应能力都有积极影响。

二、高校体能训练实施方案

(一)多方面训练

在高校体能训练中,训练对象是大学生,不能以运动员的标准去衡量学生,但各个方面的训练要全面。力量训练是体能训练的基础之一,在各个体育运动项目中,力量是完成动作的基础,力量训练可以通过很多方法进行,在基础设施较好的学校,可以在通过杠铃卧推和扩胸进行训练,在较轻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训练强度,以达到力量的提升,在缺少大型运动器械的学校,可以通过引体向上,深蹲等动作加强肌肉训练。在力量训练过程中,要遵循身体的适应能力,逐步增加运动强度,防止产生运动损伤。不只是力量训练,协调性训练和耐力训练也应同步发展,这些都是体能训练的基础,也是训练的目标所在,通过耐力训练提高耐力,可以缓解高强度训练带来的疲劳感,还能激发人的意志力,对人的心态同样有积极影响。协调性训练是为保证身体协调运动的重要项目,良好的协调性是完成技术动作的前提,协调性可以通过短跑,跳绳等运动提升,运动全身的大部分肌群,是提高协调性的重要形式。

(二)完善设施建设和提升老师综合能力

在如今的各高校中,公共体育器材的管理存在巨大隐患,许多学校的体育器材因为长期缺乏保养导致无法正常使用,校方要完善体育器材以免其影响学生的体能训练,体育器材要定期检查和保养,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校方也可以与校内的健身房合作,使用专业的健身器材,使学生有更好的帮助。在老师方面,负责体能训练的老师要有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学校可以与同地区的体校合作,让体校的学生负责体能训练。高校体能训练的对象是学生,作为老师,要以学生的角度安排各种训练项目,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去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校方也要注意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建设专业的体能训练教师队伍,保证学生训练的有效性。

(三)丰富教学模式

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要考虑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可以为不同级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对体能较差的学生,可以安排恢复性训练。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体能训练不仅仅是训练,学校要将体能训练作为课程纳入学业完成体系中去,并设置相应的考核制度,制定明确的目标,体能训练不能像其他科目有极高的自由度,体能训练要有符合现代发展的创新性,这是为适应时代变化采取的必要手段,也是体能训练走向多元化和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训练过程中,老师可以增加娱乐性,学生体能训练的最终目的不是向运动员一样突破生理极限,训练的最终是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在训练过程中,老师要以鼓励式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这样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

结语:高校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体能训练制度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经过体能训练,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改善心理状态。学校应针对学生的真实状况,制定适合学生的训练机制,在能够保证训练效果的前提下,将趣味性和有效性融入训练当中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