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彦程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第二小学,宁夏 中卫 755200)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可以得到培养,也能够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看待问题。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建设的不重视,也逐渐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显现出来。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解完数学的相关知识后会运用大量的题目进行练习,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大量的题型让学生掌握。因为小学数学的知识点较为简单,题型也较为固定,运用大量题目的练习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应对数学考试,但是这样的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建设起不到很大的作用。
1.设置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创建课堂的学习氛围
这样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地让学生思维在轻松的学习氛围内得到激发,从而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激发。在学生的学习课堂上就有很多可以使用的器材,让学生可以用实际生活中所能够接触到的物品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将数学思维带入到生活中。这样在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时,学生便可以自然而然地想到数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思维便会形成,且成为一个生活习惯。
2.进行“一题多解”式的教学
思维不开阔、存在狭隘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只会研究一种解决方式,而不会研究其他的解决方式。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形成“只要解出来这个问题就可以”的想法,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解决问题只是为了求出正确答案。所以,对于学生一题多解的思维方式进行训练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狭隘,才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发散思维。
3.设置教学情境,创造教学氛围
课堂上学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掌握住了课堂就掌握了一半的知识。设置情景模式更加能够让学生投入进课堂,能够更加迅速地进入课堂,也能够让学生注意力更加的集中。如何在课堂上设置情景模式是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可在上课之前通过讲述有关课堂知识内容的故事,或者是通过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是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本节课的知识点,也便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及知识的掌握,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更加轻松地应对。
4.激发学生使用“数形结合”的解题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图形的方法是能够十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将题目运用图形的方法解决出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将题目和图形相结合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与图形方法有关的题目,让学生感受到使用图形方法的便捷,培养学生使用图形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只有知道图形法解决问题的便捷与优越,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利用图形解决问题时,需要积极运用自身的智慧,让学生在利用图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拓展。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是将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讲授给学生,但是一般的课堂授课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记住知识,也不能学会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将主体变成学生,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一些反应来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完全掌握知识,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需求,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而让学生对知识把握得更为牢固。
1.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方程解题问题,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方程思维的培养
方程解题最大的难点就是寻找未知量和已知量以及等量间的关系式。想要让学生充分地学习数学方程知识,就需要帮助学生解决上述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建立自己的方程思想。对于题目的等量关系式的寻找,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关键语句的寻找,抓住题目中有效的数学关系,进行等量关系的确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进行数形结合,让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进行方程式的设立。
2.比较两种解题优势,让方程解题成为学生的选择
学生在面临数学题目时,会更愿意选择方式较为简便的,思维上更加简单的算式解决问题,但是在稍难的问题上如果使用算式,很容易会产生大量的数学计算,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困扰。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两种方式共同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方程解题的便捷和迅速,从而让学生在日后解题的过程中更多选择方程方式进行解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方程解题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简化数学计算,还可以让学生有一个统筹的思想。对于题目整体的把握是列出方程的关键,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整体把握题目思路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来源,并且数学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进行接触和学习,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思维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