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甜
(江苏省镇江市大港中心小学,江苏 镇江 212132)
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对丰富小学生教育内容,这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教育形式,通过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机会等能够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小学生在喜欢的活动中培养更多高贵品质和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能够让小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培养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更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等,需要让小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表达和交流。其中生活情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借助生活情境,让小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活动开展的乐趣。例如:在开展主题为《我的灯笼高高挂》这个主题活动时,我主动提出相关话题:“你们家里在过年的时候有没有挂灯笼呢?你们心目中最好看的灯笼应该是哪些呢?”这时学生们联想到自己家中的灯笼后,说道:“我们家里的是红色的大灯笼;我爷爷给我买了一个粉色的灯笼”,在引起学生注意后,步入主题,让学生们开始制作灯笼。并且,马上就要到正月十五了,我们趁着这段时间做一个好看的灯笼,等到过年的挂上多好,这时学生们纷纷动手制作灯笼。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在聘请一个专门做灯笼的老人家,他在告知学生们的骨架制作方法和如何选择灯笼面后,教师提醒道:“我觉得你们可以合作完成一个灯笼,就像流水线的工作一样,这样看是不是能够更快完成一个灯笼。”这时学生们在听取教师的意见后,找到自己的小伙伴们,通过合作分工,对不会的地方向老人家或者教师请教,很快小学生们完成了灯笼的制作。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以学生的基本认知和兴趣爱好等为原则,学生们通过合作交流,能够让小学生了解到在开展一项工作时,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分工合作,要找寻到解决困难的难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体验中了解到合作制作所发挥的重要意义。
实践是验证一些事实的最佳路径。因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小学生在通过认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后能够对真实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探究,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学生们在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调查、探索和测量后,通过合作交流和反思等,能够找寻到解决的方法。而这一找寻问题的过程对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开展的保护环境,有你、有我”的主题实践活动,我通过带领学生对身边比较近的一个水渠进行调查,一组进行水样的收集,一组进行水样的记录等。通过在课堂中对水样开展实验,比较水渠的水质等,在对水发生的变色、发臭等情况等进行调查,以找出水渠水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小学生们在发表好自己见解后,通过发散思维等,以解决提高水质的措施。这种实践活动更倾向于“小侦探的活动”小学生在变化角色后,使得自身的兴趣变得更高,学生在体验中更能够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这一实践活动还让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倍增,在之后的生活中注重自身的行为,担任“环境保护监督员”的角色,以更积极地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实现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服务他人的意识对于小学生而言,并不理解,主要是因为这些小学生都是在“蜜罐”中长大,他们并不知道服务与他人所带来的乐趣。因此,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能够主动为他人提供服务,实现出自己最大的价值。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自主的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引导,让学生获取更多丰富的社会体验,进而了解到服务于他人后的感受。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入社区中,发放口罩或者走进养老院给老人们帮忙;协助警察为他们的“举红旗”;走入公园“拾起地上的垃圾”等活动,以让小学生获取更多的社会体验,进而在获取其他人的认可和感谢后,能够逐渐地形成关心他人的意识,在之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
课程资源的开发为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因此,在开发该课程时需要尊重小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在引起学生的共鸣之后,能够让学生更愿意参加实践活动。例如:针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制定关于种植盆栽的活动;小水滴旅行的活动等,针对于高年级制定关于“我的厨房,我的秀”“家乡风俗”“污染治理”等方面的课程,这样能够让小学生在多选择下更好的完成每一个主题,开发出更多适合学生的新课程,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储备。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是多样化的,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操作能力。通过开展对小学生的引导和帮扶,能够让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活动开展的乐趣,进而增强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责任意识。文章在采取切实可行地开展策略后,通过遵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小学生内心感受,以全面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