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军
(苏州外国语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现在小学生的体能发展成为体育教学的困境,学生在体能训练中不主动,消极心理严重,课后的练习也较少,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会影响文化学习的状态和身体的发育。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针对传统体能训练做出改革,以足球教学为方式方法,提高体能训练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以此改变学生体能训练的状态,从而促进体能发展,同时也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小学生还处于身体发育时期,所以在体能素质上本身就比较弱,而且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较为枯燥,都是以跑步为主,这种单一的方式显然不能保证学生的主动参与。所以在训练中就显现了不积极,不坚持、不喜欢的状态,严重影响了体能训练的效果[1]。足球这项运动包含的内容较多,需要跑动、合作、力量、技术等,而且带有一定的竞争性,虽然小学阶段的足球教学都是以基础为主,但是形式的多样性也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想法和认识。因此足球教学的开展可以改变体能训练的方式,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练习转为主动参与,这种心理上的改变会带动身体上的充分锻炼,所以能够让小学生的体能得到有效地提升。比如,在足球的传接球教学中,运球技巧教学中,都能锻炼学生的体能,而且学生的主动性强,体能发展也会较为迅速,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成长。足球教学提高体能发展主动性的作用发挥要避免理论化的情况,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视体育教学中自主锻炼环境的组织,让其能够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体能是身体素质情况的直观体现,而体能发展具有持续性和倒退性的特点,只有进行锻炼就有持续性的提升,而不做体育运动,体能也就会倒退下降。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于体能锻炼普遍存在缺乏兴趣的情况,所以体能的发展只在课堂要求中进行,而且由于学生身体发育的问题,体能训练也不宜过多,这种体能发展的教学开展缺乏持续性,而且效果也不理想,学生的体能发展没有身体综合素质的支撑。足球教学因为其竞技的对抗性,所以学生较为喜欢,而且愿意在其中进行主动地参与[2]。这就让体能持续提升,也可以进行运动兴趣的培养。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足球教学设置成为小组合作的活动,以5人为一组,设置10分钟的小门足球比赛,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做实践练习。这样的形式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兴趣需要,促进足球技能的提升,而形式上的趣味性,能够改变体能训练的情况,学生在其中的跑动、传球、对抗都会让体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促进体能发展。足球教学培养体能发展持续性的作用发挥中,教师对学生的分组要注意能力上的分层,保证分组对抗的形式下有所竞争胜负,维持对抗性来保证体能锻炼,也对学生的心理苏知识进行培养。
体能的发展需要学生的重视,并在生活中也进行体育锻炼,但是以往的跑步形式缺乏兴趣性,学生很难形成兴趣。足球教学可以让体能发展进入生活,学生在课余时间做足球运动,建立终身体育意识,体能在足球运动中也就会得到发展。但是让足球教学促进体能发展生活性,需要注重足球环境的建设[3]。首先在教学中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增强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认识,以多媒体播放足球视频让学生体会足球的经济魅力;其次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向学生推送一些足球的相关知识,以丰富知识结构,这个方法需要与家长做出良好的沟通;再次需要在校园中开办足球比赛,让学生的足球技能有表现的机会,也感受足球竞技的氛围;最后则是对学生的足球学习评价做正面的激励,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感受。通过足球教学环境的建设,足球这项运动会成为学生的兴趣喜好,运动练习也就在生活中进行,而学生也会有体能的发展。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生的体能发展在足球教学下能够有实效性的保证,让学生在体能训练中积极主动,获得快乐的感受,也有综合素质的他提升,并且将训练延伸到了生活当中,所以体能也就会在训练和练习中得到提升,同时也能促进健康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为小学体育生本化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但是足球教学作用的发挥需要以学生的兴趣参与为基础,把握小学生的个性化需要,结合快乐教育理念保证教育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