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

2020-12-07 19:05:30董英娥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董英娥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58)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教育普遍重视理论学科建设,但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校课程和学生生活脱节。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课程也得到了改善,必修课社会实践课增加。大部分小学增加了社会实践课,但不是所有老师都熟悉这门课。一般来说,部分老师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的理论教育,不注重社会实践教育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此外,基于上述问题,作者直接分析了开发小学社会实践练习课程的教育活动策略。

一、准备课程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育过程中,很多老师把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过程混为一谈。事实上,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实际活动以特定领域的知识点为基础,学科老师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社会实践课是专业综合实践,老师带领学生参与主题的活动。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学科知识综合相关知识。根据新知识探索两者的差异,老师在开展社会实践课程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课程主题,然后让学生围绕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利用能力的教育目的。比方说,带领低年级小学生进行国旗识别主题活动时,询问学生是否对各国的国旗有相关的了解,在语文课上学习了关于国旗的课文,在音乐课上学习了关于国旗的歌曲,在美术课上画了国旗,在实践课上记录了国旗。并且让学生将自己了解的过期知识进行记录,在这期间,老师起到辅助作用,对学生的国旗知识进行补充,在开展这一主题课程的同时,还让学生接触到了与爱国主义相关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综合利用知识。

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是老师传授的间接经验,学科老师很少安排时间让学生直接获得经验。社会实践过程可以克服这个问题。现在大部分小学生在家里和老师的保护下,很少接触社会上各种类型的人和事。有些学生不知道生活常识,被保护得很好,导致学生对社会知识了解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老师在社会实践课上指导学生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比方说,组织学生在社会上就一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问卷调查,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无缝联系。另外,带领学生去做手工艺品,告诉他们有关操作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学生一起去农村,组织学生像农民一样在田间劳作。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本来就是学校简单的知识学习,让学生的手、脑、身体共同参与,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场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的灵活展开,作为合格的优秀综合实践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学习,好好参考,好好总结,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教学中,部分学科的老师为了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教育,不可避免地采用场景教学模式。但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少,老师的语言表达不足,可能会对场景感到困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进度选择代表性的场景进行课程。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提前带领学校的实习基地进行教学,带学生去实习基地制作场景,让学生增加生活体验。比方说,当小学生学习机、兔子、笼子这个数学问题时,就可以让学生在练习基地发挥作用,帮助理解这个问题,要求扮演鸡、兔子角色的学生说出自己角色的特点和相关句子,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点。创造情况,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理解所学内容,同时学生也可以致力于活动,保持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四、加强课外实践,创新教学方式

加强课外实践,创新教育方法,老师可以将教科书知识、创新教育方法相结合,将实践活动从课堂转移到课堂上,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另外,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堂上抽象的综合实践知识塑造成更具体的形象。通过基础知识的教育,学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比方说,老师可以脱离“折线”统计指导课程,让学生通过豆芽学习相关的综合实践知识。目的是观察豆芽的出生状态,记录豆芽的成长状态,最后将数据转化记录为折扣统计图,通过课外教育,让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验豆芽的成长状态,最终获得折线统计图。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相关折线指导教育。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绘制更多的折线地图,分别显示不同的信息,增加学生综合实践知识的积累。老师也可以说线图的优点。折线图直观地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范围,反映每个数据组之间的变化。此外,在实践活动课上,由于学生很难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时间活动,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改善老师的课程设置效果。老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和加强课外教育有助于学生改变对综合实践枯燥知识的理解,实现综合实践的独特魅力,提高综合实践质量。

结束语: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知识充足、不能使用的学生不再是学校教育需要培养的目标。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知识,全面发展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