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为
(湖北省荆门市丰乐镇杨集初级中学,湖北 荆门 448000)
分析现阶段小学六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况,可知其还有一些问题存在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重视传统阅读教学。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会受到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影响,更重视通过教学活动传递教材知识,而不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阻碍学生思维发散,不具备自主学习意识。除此之外,教师不重视阅读教学中的互动性,只是把阅读教学当作积累素材的一项活动,把文章整体阅读知识点划分成小知识点,不重视阅读整体性。(2)一些语文教师也存在着阅读教学理念滞后的问题,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没有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难以提升教学效率。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通过主观意识对学生思维发展产生影响。(3)没有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一些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更依赖积累的教学经验,不对文本内容进行仔细研究,从而无法有效整合阅读教学技巧和教材知识内容,只是单纯的传递知识,无法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开始应用问题教学法,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水平上的差异,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问题教学,主要包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反馈结果三项内容。教学中有效应用问题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所学知识,针对问题采取解决办法,这能够有效拓展学生思维能力,以此开启学生脑海中的知识板块,提升其学习能力。除此之外,问题教学法还能够使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环境和情况进行实践和理论结合的双重教学,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避免学生被动接收知识,从而对知识学习产生抵抗心理。教师通过问题教学法和学生间加强交流互动,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教师教学能力。
在一堂课教学的开始,导入环节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将导入环节做好,才能够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导入工作,虽然小学六年级学生相较于低年龄段的学生心里更成熟、自制力更强,但依旧存在着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前需要将备课工作做好,完善教案,在导入环节可充分运用开放式问题创设情景,由此来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教师在对《穷人》一文教学时,可向学生介绍文章中所描述的渔夫和桑娜怎样心地善良、关心他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许多淳朴的农民伯伯,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身边的“助人为乐的农民伯伯的故事”,教师再用电子模板展示一些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画面,这样让学生打开思路,学生有话可说,从而促进对课文内容地理解,从中了解到渔夫和桑娜一样,具有同情穷人、关心他人的品质。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幸福感,增强同情渔夫和桑娜生活在旧俄时代穷苦人的悲惨处境。接着提问:“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这样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体会到学习乐趣,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语文阅读中去。
语文教师在开展小学阅读教学活动时,需要确定阅读文本核心问题,将其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并从文中选择重要词汇和语句,创设关联性问题。带领学生详细解读文章重点段落,特别是文章中出现的名词和动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文本知识。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时,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地球的重要性,通过课文认识到我们所居住的地球面临的危机,使学生更加爱护环境。教师首先根据文章中的内容提出作者为什么将地球拟为母亲及生命摇篮?这一问题,并对课文进行延伸,提出关联性问题,例如,为什么要保护环境?通过哪些手段来保护环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现阶段污染环境对于地球以及人类生存带来的危害。以关联性问题设置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探讨文章知识含义,吸引学生阅读了解所学文章以及拓展的知识。
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问题教学法的价值,结合原本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用问题教学法,提升教学效率。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能够指明阅读教学方向,明确教学重点,以此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探究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