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2020-12-07 19:05:30胡晓亮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胡晓亮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铁河赤城小学,江西 南昌 330121)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因为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太深,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有很多教师无法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味地沿用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忽视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导致阅读课堂教学收效甚微,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二、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策略

(一)选择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初级阶段,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比较薄弱,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避免阅读内容与学生的能力水平不符,太简单会让学生感觉没有挑战性,太难又会打击学生的阅读热情,所以小学教师要在阅读内容方面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进而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创设情境,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想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为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打下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需要教师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角度出发,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动力,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独特思维,实现兴趣教学的理想目标。

比如,开展《颐和园》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首都颐和园视频,让学生对颐和园景观有所了解,提升学生对阅读课文的好奇心,然后通过教学内容,让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课文阅读学习中,强化学生对颐和园景观的印象,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经过长期训练,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合理指导学生的阅读,提升阅读的效率

小学生对阅读还处于一个迷茫的状态,阅读水平和阅读质量还较低,因此在精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能准确找到重点词句、对作者的创作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不够准确等情况,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引导和帮助。在进行精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好自身的引导者作用,帮助学生更好更准确地去掌握文章的主旨和内涵,让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水平可以得到进步。

例如在学习《古对今》时,学生可能对于文章中出现了一些意象不够明白,从而导致对文章理解出现偏差的情况,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于文章中出现的一些意象进行详细的解读。比如文章中出现了大量的意向,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比如“春暖”、“秋凉”“莺歌”“燕舞”“柳”“杨”等意象,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个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方法去认识和理解这些意象,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难以理解的词句,通过老师对文章难懂词句的讲解,能够大大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效率。

(四)增强课外阅读,开拓学生思维

课文阅读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不断拓展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综合能力得到提升,通过课外阅读,扩展学生知识面,以教材知识点为核心,向课外扩展,将课本和课外知识有效结合,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以点带面,使学生思维方式得到拓展,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夯实基础,同时为提升写作能力和语言能力起到积极意义。

比如,开展《少年闰土》阅读教学后,让学生搜索更多的中心思想相近的文章,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掌握大量的阅读技巧和写作素材,并且学会通过表象看本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这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目的。只有不断强化语文阅读,拓展学生思维,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让学生灵活运用阅读技巧和所学知识,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五)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在传统的学习观念里,学生往往会认为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并且是非常高不可攀的,这样的观念对于阅读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老师应该不断地去了解每一位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误区,帮助每个学生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阅读的过程中,老师的角色不仅是引导者,更要参与到阅读中做好阅读的参与者,陪着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努力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师生平等的氛围里进行阅读。

例如在学习《树和喜鹊》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课文阅读,并且完成课后题的回答。由于小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水平仍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因此在回答课后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快更高效地进行阅读思考。比如在回答“树和喜鹊为什么很快乐?”这个问题时,老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提醒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学生发言结束之后老师也可以进行回答,让老师不再是学习过程中的权威者,而是学习过程中的好伙伴,为课堂互动埋下一个良好的感情基础。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锻炼思维、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强化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学生的思维、写作等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