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地方台如何在传统和新媒体之间分配力量

2020-12-07 19:05:30任立东
魅力中国 2020年50期

任立东

(大庆广播电视台,黑龙江 大庆 163311)

移动互联时代汹汹来袭,传统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广告断崖式下跌到开机率持续走低。地方广播电视台遇到两难选择,一方面要投入精力拥抱新媒体,发展融媒体,一方面要守住传统媒体阵地。两面出击,难免顾此失彼。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一方面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太快,其次是传统媒体在微信等发展初期,在做微信公号时候就没有能够把传统媒体与手机紧密相连,没有能够让手机端的客户导流到电视机前,而是用力过猛,把收视人群从电视前直接拽到手机上,当人们形成了用手机观看视频节目的习惯时,一切已经无法挽回。

当然,这两股力量中,移动互联本身的力量更大,互动更强,也是导致人们远离电视的主要因素。导致人们远离电视的原因还有电视人自身的原因,抛开政策约束、表达尺度等因素,电视人自己面对汹汹来袭的移动互联冲击也是应对失策,两手互搏,顾此失彼,传统媒体人内容做不好,甚至有些单位从领导开始就放弃了传统媒体的内容建设,把精力转移到发展融媒体上。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传统媒体质量日渐滑坡,观众看不到有用的信息、有质量的作品,造成恶性循环。那么作为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如何在传统媒体和融媒体建设中平衡使用力量呢?笔者认为要实事求是,量体裁衣,科学分配,合体发力。

一、科学评估,依据本地区媒体环境决定投入比例

首先,我们要对本地区媒体环境进行科学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当地媒体数量、媒体体制、媒体经营,媒体自身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等要素。对于事业单位型的地市级广播电视台,首要任务是保证地方时政类新闻的采编播发,然后根据编制情况、资金情况把规定动作做好,这部分精力要在三分之二为好。剩下的传统媒体资源可以作为国有资源打包推向社会,用市场化的手段换来更多的造血功能。而造血来的钱可以用来发展融媒体。那么融媒体本身是不是就一定要开发自己的APP、自己的手机网。个人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冒险,不但烧钱还可能是作死。省内某媒体曾经做过这样的手机APP,费了很大的精力,花了不少钱,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无果而终。靠我们地市级自己来开发这些传播平台,忙活一圈会发现,不过是一场看起来很美的秀,时间的潮水退却,你就会发现只剩下一地鸡毛。比较合理的方式,个人认为还是要善于利用腾讯、今日头条、抖音等既有的平台,借船出海更加长久和靠谱。互联网没有国界,尝试自己做一切,首先是技术人才短缺、然后是资金难以保证。北方某市融媒体方案出来很长时间,落实极其缓慢,技术和资金掣肘是两个重要因素。当然,如果前两个因素满足了,人才这个更重要的因素就会矛盾凸显。所以个人认为。第一类,现有的地市级事业单位性质的广播电视台应该拿出三分之二的力量发展传统媒体,三分之一的力量发展融媒体。拿出三分之二力量发展传统媒体的原因有三,一是宣传阵地不能丢,这是媒体的政治使命使然。二是质量不能降,这是党媒的硬要求。三是,这是目前广告承载平台,养家糊口需要它。有人说,电视看的人少了,还有人做广告吗?其实还是你的内容不够好,内容好,互动起来,一样有受众,有这个源,才有融媒体助推的病毒传播,产生更大的影响。第二类,对于集团企业型的广播电视台,生存是第一位的,有广告、保开支事关稳定,攸关生死,哪里还有闲钱发展自己的融媒体,不利用现有的网络商业平台发展融媒体,自己投资更是作死。这样的单位,个人建议力量投入比例为三比一。传统媒体投入四分之三强的力量,融媒体四分之一弱。毕竟融媒体广告回报率太低。

二、内容为王依然是传统媒体和融媒体各自的坚守

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目前均存在生存压力和两难选择,体制机制探索也是在新路难走,走老路,老路难走,走新路的探索中摇摆。我想,尽管融媒体是国家要求,是时代选择,但是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就死路一条,传统媒体就必须得做人工呼吸,如果自己想死,怎么都拦不住,如果想活,就有一百种生存方式。

首先地市级传统媒体要弄清楚你的客户是谁,其实无外乎当地党委政府和百姓群众。人们可以在手机上搜索很多事情,但是对于想知道的身边的各种信息还主要要通过本地媒体能够知道。当然通过本地其他公众号也能知道,不过主要是通过本地媒体。既然这样,媒体就要突出自己的专业性和地域性,把时政报道搞得有声有色,把党委政府的政策信息解读好,追求到达率。服务好市委市政府(县区委政府)这两个最大的客户,进而调动整个行政资源。把本地故事讲好,追求共情,做出专业性。把服务、活动做到位,让人们离不开、用得上,很好使。服务政府也好、服务百姓也好,讲好故事也好,都需要传统媒体把每一类受众当成客户对待,服务优质,枕戈待旦,客户至上,这里面需要各位台长能够创造好环境(工资、待遇、培训),制定好激励机制,组织好精兵强将,才能做出专业性,达到好效果。

三、科学分配 合体发力 共同营造地方强势舆论氛围

既然说到了媒体融合、说到了借船出海,那么地市级电视台的融媒应该怎么做到力量分配,投入产出更加物美价廉呢?我想拿出三分之一的力量建设好自己的公众号,自己的抖音快手平台,做维护、做分发、做直播。拿出三分之一的力量组建自己的网红团队,制作自己的移动互联传播项目,可以培养带货。拿出三分之一的力量对传统媒体中的所有视频进行碎片化。这个工作看似琐碎,其实非常重要,对传统媒体的宣传、对客户的回报,对新媒体平台内容的提供等都是至关重要。可惜的是,我们地方电视台很多都说得多,做得少,碎片化不够。满足于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完成任务了。我们把这方面内容挪到融媒体就是要强化这一工作。以上融媒体三分之一的比例是根据现实发展需要在变化,比如网红带货发展得好,我们就要倾斜力量。就是一个参考,旨在表明融媒体三部分的重要性。当然,融媒体还是需要技术人才支撑的,这方面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培养自己的人才才好。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时代地市电视台在传统和新媒体之间力量分配合理,就会促进两者互相推动,如果力量均衡,可能哪只兔子都追不到,如果能对所在地区进行科学理性地分析,从本台实际,统筹好节目、人员、人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抓住新时代互联网的有利时机,将传统媒体和融媒体深度联手,做大做强,就能够以一当十,事半功倍,得到双丰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