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八都中心小学,福建 宁德 352100)
小学语文知识的结构特点比较枯燥,大都为基础内容,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依靠死记硬背,往往学生在背诵过后经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不能加深记忆,也影响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想象力的发挥和思维的发展,因此达不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如果在步入中学之后还持续这样死记硬背的语文学习方法,加之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大,学生的创新想法和创新能力就更难发展了。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落实新课改在教学中的要求,让学生能自主学习、自由发挥、自我积累,提高在语文学习中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学生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个人思维的不断创设,只有具备了创新思维,才能在学习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多思多想,通过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互动教学的加入让学生思维发散,从而产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无论是新时代的教学理念,还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兴趣需要,把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文字阐述变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的文化底蕴,从而产生兴趣,自主学习也能得到创新性的发展。例如,在古诗的教学中,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很陌生,在学习时很难积极主动的自学。教师这时要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借助多媒体,将古诗的各种意境以视频或者音频的形式展现出来,鼓励学生自主发言总结诗人写作意图,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养成,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强化互动教学,让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得到很好地表达,在表达中会产生不同的思维碰撞,学生内心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认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向正确方向发展。在互动教学中,学生从被动转为了主动,在实践表达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活跃和想象能力丰富,这时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要带领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给予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教师可以作为课堂的配角,把课堂的主要时间留给学生发言,让他们自由想象: “小蝌蚪的妈妈应该长什么样子?”组织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维越来越全面,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需要有具体的学习内容为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创新学习的方法建设,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被逐步消化,变成自身的创新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体现。阅读教学看起来简单,一些语文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带着学生阅读课文。其实不然,阅读教学的内容很多,课文阅读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比如看新闻、读报纸、看绘画等都属于阅读教学的内容。阅读是过程,理解为目的。在阅读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认真阅读,进行深入理解、探究阅读知识的内容,阅读的可以是课文,也可以是课外的阅读材料。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多了才能写出来,才能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阅读,建立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实现高效学习。
在实践中加强创新学习,还需要加强写作教学,探究写作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中自由发挥、自我创新,充分表达学生内心的自我感受和想法,建立自我写作模式,在写作中展示自身个性化和优秀的个人品质。写作教学也是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成为学生的助手,为学生的写作做指导建议,帮助学生完成优秀的写作作品,鼓励学生创新写作,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要想让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就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属于基础学科,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较复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