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图什市昆山第二小学,新疆 阿图什 845350)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但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身心发展不够成熟,思维能力、专注能力等也很难达到成人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但是,专家研究发现,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成功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将会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采用趣味性教学方法来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并不广泛,很多教师对其应用方式也不够了解,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中的趣味性教学进行了探索。
趣味性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而想要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引入趣味性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教学环境,或者运用一些趣味性教学手段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创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小学数学传统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完全参照书本进行讲解,而学生则是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氛围僵化,学生很难在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任何乐趣,学习效果自然不好。而趣味性教学有助于转变小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看法,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学习效果自然较好。
鉴于小学生的各项能力尚在发展之中,数学教师应当立足于小学生的能力发展特点,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这样有助于营造比较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在此基础上引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数学教师还应当注意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并且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趣味性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培养其创新意识、主动探索意识,并最终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够全身性的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与自己一同进行趣味性教学环境的设计,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设计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样有助于趣味性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采用合理的方式来增进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增进师生关系最为常用的方式就是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对数学学习的看法、意见等,同时还要主动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且积极主动的帮助其解决这些困难,这样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之情,从而达到增进师生关系的目的。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利用一些趣味性语言来调动课堂气氛,并且注意肢体语言的正确使用,在课堂上要注意保持微笑,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此外,在学生提出疑问或者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当注意给与学生充分的鼓励,并且对提出疑问或者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与表扬,当然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应当给与适当的鼓励,这样都能有效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能够主动配合教师开展趣味性教学,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情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也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趣味性教学。虽然小学生拥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理,但是他们的专注能力不足,不能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意采用情境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比如,教师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一辆汽车上有5个乘客,汽车行驶到某个站点后,上来4名乘客,到下一个站点后又下去2个乘客,最后汽车上有几个人。教师可以在每次汽车上的人数出现变动时,让学生进行一次计算,最后得出结果。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扮演司机和乘客,模拟整个过程,并且在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运算,这样不仅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教学效果自然较好。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其学习能力,而且也有利于趣味性教学的开展。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抽线思维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的方式来辅助数学学习,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解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比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并让其思索三角形的特点,以此来引入相应的课堂教学知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教学的方法来提升小学生数学教学的效果,具体可以采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增进师生关系、情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几项策略来做到这一点。相信通过这些策略的应用,必然能够让教师正确运用趣味性教学方法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