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蓝光镜片对人眼对比敏感度和视功能的影响

2020-11-20 12:23:26郭瑛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空间频率试镜远距离

文 郭瑛

蓝光是指波长处于400nm~500nm[1]之间的可见光,它广泛存在于自然光和LED显示器、手机、投影仪等设备中。由于电子屏幕里的蓝光波长短,聚焦点落在视网膜前面的位置,当人长时间地盯着荧光屏时,眼球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眼部肌肉调节痉挛,眼睛的调节能力下降、调节速度迟缓,从而引发眼干、眼酸痛等视疲劳症状,这一系列表现被称为视觉终端综合征[2]。同时,蓝光能量高,尤其是波长在415nm~460nm的具有极高能量的有害蓝光能够直接穿透晶体直达视网膜,引起80%的眼损伤[3],造成光学损害,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萎缩甚至死亡,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这种损坏是不可逆的。由此可见,找到屏蔽蓝光的方法,防止蓝光持续损伤人眼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比较健康成年人在戴普通试镜片和广谱遮挡设计的防蓝光镜片时,眼对比敏感度、视功能和视疲劳调查问卷得分的变化,以观察该种防蓝光镜片对健康成年人眼视功能的防护作用,以及防蓝光镜片对人眼对比敏感度的影响,了解防蓝光镜片的适用人群。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①年龄在20~35岁之间,性别不限;②屈光度范围:柱镜≤2.00D,球镜为+4.00D~-6.00D,双眼屈光参差≤1.00D;③双眼任意一眼框架最佳矫正视力≥0.8;④电子屏幕设备前用眼≥10小时/天。

排除标准:①一年之内曾配戴防蓝光镜片及相关产品;②存在明显眼病或全身病史;③只有单眼符合入组条件者;④同时参与其他临床验证者。

根据以上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本次实验共招募健康志愿者35例,其中男性12人,女性23人,平均年龄(30±4.08)岁;受检者均为本视光中心自愿参与该研究的志愿者,所有志愿者均知情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测试流程

受试者接受验光检查获得全矫正度数,在该度数基础上首先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远/近隐斜量、AC/A(梯度法)、BCC、NRA/PRA;休息10分钟后,戴全矫正度数的试镜片进行远距离明、暗环境无眩光,远距离明、暗环境伴有眩光以及近距离明环境无眩光5种环境设定下的对比敏感度测试并记录得分;完成视疲劳问卷;连续戴同等矫正度数的防蓝光镜片1个月后再次检查NRA/PRA,测试5种环境设定下的对比敏感度并填写视疲劳问卷,比较两次检查结果。

1.2.1 对比敏感度的检测

该试验采用Optec 6500视力测试仪,分别在戴全矫正度数试镜片和同样矫正度数的防蓝光镜片时,对远距离明、暗环境无眩光,远距离明、暗环境伴有眩光以及近距离明环境无眩光5种环境设定下的对比敏感度进行测试,调整明视和暗视环境亮度分别为85cd/m2、3.0cd/m2,测试中模拟远距离设定为6m,近距离为40cm。每种设定下分别测试和记录空间频率为1.5c/d、3.0c/d、6.0c/d、12.0c/d、18.0c/d的得分,每个空间频率上标有9个线性正弦光栅格,让受试者尽可能分辨,直至其难以分清光栅条纹方向,由Eye View功能性视觉分析软件计算得到相应对比敏感度值。

1.2.2 视疲劳问卷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在明亮或暗光环境下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类设备,是否出现眼干、眼痛、流泪、畏光、眼胀、头痛等症状及发生的频率。每项指标按照发生频率分为4级:3(频繁),2 (经常),1(有时),0(从不),得分越高说明视疲劳越明显。

1.3 统计学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中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戴防蓝光镜片和试镜片相比较时,远距离明、暗环境无眩光,远距离明、暗环境伴有眩光以及近距离明环境无眩光5种环境设定下的对比敏感度得分均高于戴试镜片,除远距离明环境无眩光环境下的空间频率6.0c/d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环境下5个空间频率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5)

表2 远距离暗环境无眩光环境下配戴试镜架和防蓝光镜片对比敏感度得分比较

表3 远距离明环境伴眩光环境下配戴试镜架和防蓝光镜片对比敏感度得分比较

表4 远距离暗环境伴眩光环境下配戴试镜架和防蓝光镜片对比敏感度得分比较

表5 近距离明环境无眩光环境下配戴试镜架和防蓝光镜片对比敏感度得分比较

3 结论

在多个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等研究中明确证实,波长为415nm~460nm的蓝光因波长短、能量高,会穿透晶体对视网膜光感受器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造成光化学损伤[4]。尽管目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与累积光暴露量是否有关系仍存在争议[5],但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IOL)已被普遍接受。此外,一项日本的研究表明,针对干眼症的患者,蓝光通过质量下降的泪膜后相较于红光更易发生散射,造成最佳视敏度下降,且容易出现眩光;当戴防蓝光镜片后,最佳视敏度和对比敏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6]。有研究表明屏蔽20%以上的蓝光可以改善人眼的调节力和PRA,从而改善视疲劳症状[7]。因此,选取有效的防蓝光手段对于减少视网膜伤害以及提升视敏度是有意义的。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在20~35岁年龄段的成年人戴防蓝光镜片后,无论是视远还是视近,绝大多数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均有提高,同时视疲劳症状有所缓解。分析其原因,考虑是由于该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日均使用电子产品超过10小时的上班族,该类人群的泪液质量极有可能下降,角膜表面泪膜完整性和稳定性均有异常可能,因此,蓝光对此类人群的视敏度和对比敏感度影响更显著,容易因视物欠清晰而存在视疲劳。显然,配戴防蓝光镜片可以获得更优质的视觉质量。

那么,人们是否应该规避所有的蓝光?答案是否定的。波长在460nm~500nm的蓝光有调整生物节律的重要作用,人们的睡眠、情绪、记忆力均与之相关。有研究表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因晶体混浊阻碍了蓝光通过,更易造成体内褪黑素水平偏低,引起失眠,白内障术后可以降低失眠的发生率[8-9]。此外,蓝光在色觉中起着重要作用[10],视锥细胞在蓝绿色环境下能达到最大灵敏度,而且蓝光在暗视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1]。

综上所述,最佳的防蓝光设计是阻挡更多的短波蓝光,对长波蓝光几乎无阻挡,这样才可以在规避对视网膜的光化学损伤的同时,不影响正常的色觉、暗视力和正常的生物节律。本研究中,受设备限制,对于所提供防蓝光镜片的屏蔽波段无法准确测出,且在实验设计中忽略了泪液质量的相关性,希望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中得到改进。❏

猜你喜欢
空间频率试镜远距离
零距离与远距离
电解槽进口总管管道试镜出口总管内的不明物
氯碱工业(2020年1期)2020-05-12 03:09:08
基于稀疏贝叶斯的多跳频信号二维波达方向估计
通用试镜架
设计(2018年2期)2018-11-06 12:39:28
高速公路远距离供电系统
捐献
试镜
女友·家园(2016年12期)2016-12-19 17:00:21
远距离供电系统在滁马高速的应用
空间频率变化对不同年龄段正常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滤波器空间频率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彩色图像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