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君
摘要:诗的本源是什么?诗歌意味着什么?海德格尔的诗就是一个对象,就是一个存在。本文是关于诗的讨论,不要把它当作一个文艺作品来看,而是要当作一个绝对物来看。在海德格尔看来, 一个时代、一个民族首先需要有诗人。因为诗人作为半神与神性领域相连, 经验到诸神之死, 从而唤醒一个民族的基础情绪, 使得一个民族进入到面向神的雷霆空间中。海德格尔认为只有荷尔德林的诗才达到了绝对物本身这一概念。
关键词: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歌本源;力量之域
在先行说明里面,海德格尔认为流行的观点对荷尔德林有一种误解,原因在于流行的观点都是以史学研究的方法去看待荷尔德林,容易将荷尔德林的思想性给流失掉,海德格尔认为荷尔德林的思想是可以开启历史的另一个开端,我们需要以一种公正的态度去看待荷尔德林,去认识他的思想。大多数人总是把荷尔德林和历史史学研究在一起,但是我们需要的是通过赫尔德林去揭开历史的新篇章,要把荷尔德林放在18世纪的德国,考虑到他与当时时代的关系去理解他的的思想(一定的观念总是与一定的时代相联系),强调思想与历史的结合,思想是一定具体条件下的的产物。
开始与开端
开始是那种某物随之起始的东西,开端则是某物从中源起而出者。诗性的词此在就是人在诗中,诗性的此在。人们不理解他,正是他要作诗的原因,黑暗时代来临的时候才要作诗,他讲的诗兴就是时代的贫瘠性,他需要做出这样的诗歌来象征那个时代的景象。他的诗中的内容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强调的是这个时代的黑暗。正是因为有这种黑暗时代的来临,才需要他写诗,才需要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艺术尤其是诗歌,其本性是什么?在艺术创造里,人人常常由游戏引出的,游戏学说强调的是互动性,克服了主体性,提供了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观念。作诗是琢磨,是沉迷。
最本已的就是共在,海德格尔认为他自己对诗的认识先驱就是荷尔德林。
诗歌与语言
存在在荷尔德林诗中一种特殊的结构进行论述,即语序结构。读者并不是处于诗歌之外,而是也是诗歌的创造者,能够引起共鸣的情感,诗歌与读者之间有一种共振感、共鸣感;以此共同构成诗歌的情感意象。同时在此基础上,诗歌的音符、音阶才起了作用,具有音乐性。这也是诗歌与散文区别开来的点,诗歌的基础情调也是读者与诗歌本身的共鸣才能出现的,并不能由诗歌单独得出,一个看不懂悟不出诗歌情感的人,是无法引起诗歌的情调的。这也是为什么诗歌情感意象一定是和读者的共鸣同时得来的。
真正的哲学也有共鸣,哲学也有基础情调,哲学和诗可以合一,每个哲学也有它自身的位置,这是哲学的本质。海德格尔批评两种诗歌观念,第一种是内容形式说,第二种是形式内容说。海德格尔不认为诗歌是制作的结果。
海德格尔认为荷尔德林的世界观是具有英雄主义的世界观,诗人的此在和他的诗歌不能够被拆解出来,而是应该和在一起去理解。不能根据单个词语和句子来确定诗人的整体世界观,根本上也是有害的。一个人所作诗的体验,是多种形式的,毕竟一个人的一生有很多段不同的经历,在当下一个的体验表达并不是一个人整体的世界观,那只代表当时阶段诗人情绪的表达。根据世界观去确定荷尔德林的世界观是错误的。世界观是与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的形而上学思潮联系在一起的;世界观所代表的是只有世界,没有偏见,而荷尔德林的诗歌是看到世界背后的东西,而不是单单世界。世界观只有在人、神与世界的关系当中才能够确定。可以说,诗人是没有世界观的,因为诗人是透过世界现象看本质,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东西;这也是诗人的半神性的所在。所以并不能去看一个诗人的世界如何。
语言是沟通诗人与诗、诗人与读者的桥梁,是诗之所以为诗的重要因素。语言使得诗人得到了言说,使得读者得到了进入诗人内心世界的共鸣。语言的本质即是诗,诗是纯粹的语言。
作诗的力量之域
让诗歌支配我们具有怎样的重要性?诗歌是一个固定的存在物,它有本身的一种力量,可以给人带来情感共鸣之后的表达,但是重点是在于我们怎么做,才能让诗歌支配我们。诗歌想要以一种语言使得情感得到传播,得到整个民族的认同,乃至影响整个民族。
诗并不是一个无目的的奇想,它是有存在的理由和必要,折射出的意义是诗人赋予诗的价值,也是读者读诗的价值所在。这也是诗的力量之所在。
荷尔德林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之域是值得研究的,荷尔德林生活的年代是一个贫乏困顿的年代,信仰的缺失,生活的不安,国家专制主义的横行,知识人士的个性无法得到解放,荷尔德林把这些都写进了他的诗歌中,他本人是有着烂漫主义的,即便是在这么一个绝望的年代,还是对未来抱有乌托邦式的幻想。也想用他的诗歌联系民众与上神,这也体现在荷尔德林的诗歌想要重新唤醒民族精神,来反抗被禁锢着的民族国家,这也是从荷尔德林的诗歌中反映出来的力量,想要传递给读者的力量。
不难看到,现代的我们被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包围着,内心变得越来越焦虑和,人与人的沟通越来越少,电子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广泛,这样的时代里,让我们离荷尔德林和海德格尔的这种诗歌思想和诗歌本质越来越远,我们变得越来越难以沉寂下来去阅读一本书,尤其是卡夫卡这种意识流的书籍,我们更加难以花时间去读。荷尔德林的诗中还有着生态人文主义精神,他看到了那个时代缺少的东西,想要呼吁民众去探寻的东西,生活在没有希望的世界里是绝望的,那不如让自己有想要追寻的东西,这样也能夠在困顿寂寥的生活中有更多的精神世界。
荷尔德林的诗歌和思想是超越了那个时代的,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荷尔德林,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德国世界,一边是黑暗,一边是希望,这也是荷尔德林诗歌中的力量所在。何为诗歌本源?诗歌意义所在是什么?这都是荷尔德林的诗歌中找得到的东西,也都是荷尔德林所处的时代所需要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德]马丁·海德格尔.张振华译.荷尔德林的颂歌日耳曼尼亚与莱茵河[M].商务印书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