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态+扶贫”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2020-10-23 03:41:14邹雪莲
绿色天府 2020年8期
关键词:乐山市护林员康养

○文/邹雪莲

乐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首批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全市森林面积1120.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8.63%。2019年实现林业总产值271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2150元。近年来,乐山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切实发挥生态文化作用,将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生态旅游、生态就业融合发展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坚持走“生态+扶贫”道路,“打好山水牌,念好林竹经,走好致富路”,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扶贫的绿色发展之路。

三年来,在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的大力支持下,乐山市投入贫困地区生态项目资金共计7.29亿元,占全市林业总投资的65%以上,其中生态建设扶贫资金4.81亿元,主要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天保工程、集体与个人公益林生态效益、生态护林员补助、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人居环境整治等资金投入。累计实现生态就业10945人次,极大地改善了乐山市“三县一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助推脱贫奔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生 态+工 程”增加林农政策性收入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政策法规,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为基础,以增绿增质增收为目标,大力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现生态改善和脱贫攻坚“双赢”。 “十二五”以来,乐山市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累计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投入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资金23.48亿元,参与林业建设的林农户均从造林绿化获得的劳动报酬累计达1.2万元以上。特别是新一轮退耕还林23.69万亩,主要安排在峨边、马边、金口河区。仅近三年的新一轮退耕还林就涉及39个贫困乡镇,74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70户、7512人,带动户均增收8095元,人均增收1907元。

“生 态+产 业”增加林农财产性收入

乐山市是全省森林资源大市、林业产业强市。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充分利用森林资源面积大、生态属性强、可持续利用的“先天优势”,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努力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增强产业“造血”能力,使生态产业成为精准扶贫有力支撑。一是科学规划。乐山市精心编制现代农业发展“一区六带”规划,科学布局高标准茶叶、现代林竹、优质蔬菜、中药材等“六个产业带”,用5年时间新改建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00万亩,并将“三县一区”作为全市林竹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域予以项目和资金倾斜支持。二是大力发展竹产业。出台《乐山市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实施方案》《乐山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方案》,以竹兴农富为目标,确保到2022年全市竹产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纸浆造纸能力突破60万吨,着力打造一产优二产强三产兴的竹产业体系,加快实现由竹资源大市向竹经济强市跨越。三是打造特色基地。坚持多方联动、统筹推进,将精准扶贫到户补助资金、产业扶持基金、百企帮百村资金、农民合作社资金等有机结合,助推贫困地区林、茶、果等产业提质增效、林下经济蓬勃发展。三年来在贫困地区新建和改建林竹及特色林产业基地40万亩,今年新增笋用林基地3.5万亩。2018年贫困地区林业总产值达68.29亿元,人均林业收入2896元,年均增幅12%以上。

“生 态+就 业”增加林农工资性收入

林业具有进入门槛低、劳动密集等特点,通过扩大公益就业岗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经营模式等方式,统筹生态与生计,实现增绿与增收。一是实施生态护林员制度,选聘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森林、湿地的管理巡护,获取劳务报酬,鼓励自然保护地委托当地群众承担巡山管护。近三年“三县一区”累计共选聘生态护林员10945名,户均年增收4800元。特别是马边县作为国家贫困县,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700万元,专项用于生态护林员补助,三年累计投入2100万元,聘请生态护林员4374人次。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具有经济实力和经营特色的企业和业主为重点,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纪人、家庭林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民返乡创业投资,培育新型农民。引导个体林农以林地、林木资源等入股分红,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70个,入社农户5.2万户,经营林地90万亩,经营收入7.5亿元。在“三县一区”成立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11家,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10户,户均增收8000元。三是创新经营模式,探索“公司+基地+农户”“二次返利”等利益连接机制,支持业主吸纳群众参与造林绿化、森林质量提质、湿地修复等工程项目。大力推广林茶套种、林药套种、竹木混交模式,大力发展“林上+林下”立体经济,建成“林禽”“林药”“林菌”等林下经济165.36万亩,年产值18.5亿元。

“生 态+旅 游”增加林农经营性收入

围绕市委、市政府“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以乐山发展全域旅游、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为契机,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内涵,通过农旅融合、林旅融合、文旅融合等方式,创新实施生态旅游扶贫,延长生态扶贫发展链条。一是优化布局。高标准编制《小凉山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乐山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统筹小凉山生态旅游、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等旅游资源,从空间和时间维度构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二是做响品牌。依赖品质良好的旅游资源,挖掘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背景,包装策划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自然体验等活动,营造生态旅游度假氛围,树立独特的旅游形象和品牌。马边大风顶成功申报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金口大峡谷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建成沐川县朱鹮繁育中心,在建沙湾区山水大世界、犍为县世界茉莉花都、乐山至金口河大渡河国家级风景道,即将开工建设峨眉山熊猫大世界和高新区桢楠家具博物馆。三是乡村旅游。依托茶叶、林竹、中药材、特色水果等优势产业,建成马边“凤鸣会步”、柏香村“楠峰山庄”、金口河“峡谷第一村”、峨边底底古特色民宿村、犍为金楠山谷等林旅融合示范村8个,旅游扶贫示范村17个,成功申报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19个,森林康养人家35家、森林小镇5个,犍为县芭沟镇入选全国百佳森林小镇,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四川省自然教育基地”。四是竹文旅游。依托丰富竹林资源,促进竹文旅与森林体验、森林康养融合发展。已建成沐川竹海3A级景区、峨边黑竹沟国家森林公园、仙芝竹尖生态园、峨眉山月全国首家纸文化酒店。初步建成竹林风景线3条39公里,申报竹林小镇1个,全市实现竹文旅综合收入35亿元

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提升生态文化、生态扶贫工作水平,以生态文化“软实力”,助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硬任务”,为推动全省林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乐山力量!

猜你喜欢
乐山市护林员康养
乐山市在职男护士健康素养水平调查
第三届甘肃最美护林员(草管员)
甘肃林业(2021年2期)2021-03-29 02:35:40
光影视界
当代工人(2020年5期)2020-05-03 13:45:26
第二届甘肃最美护林员(草管员)
甘肃林业(2020年1期)2020-02-29 01:48:12
乐山市五通桥区“双创”五通桥在行动
乐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平凉市出台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甘肃林业(2019年4期)2019-03-19 16:47:29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建筑科技(2018年6期)2018-08-30 03:41:18
关于打造乐山市特色水上旅游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