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翔 石浩 王德成 季煦 何稚鸥
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病变,胸腰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标准治疗手段,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及日常生活[1]。西医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治疗,赖氨匹林虽可减轻疼痛症状,但停药后易反复发作,临床疗效不理想[2]。中医认为,脊柱术后疼痛的根本病机为肝肾两虚,外感风寒湿邪,经络痹阻,气滞血瘀,发为骨痹,出现沉重、屈伸不利、疼痛等症。中医当以祛风除湿,补肝益肾,通经活络,舒筋健骨为治疗原则[3]。本研究对41例脊柱术后疼痛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舒筋通脉方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将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脊柱术后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我院择期进行腰椎内固定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经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年龄20~51岁,平均(38.14±9.30)岁,骨折分为分为A型16例,B型12例,C型8例,D型5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21~50岁,平均(38.03±9.42)岁,骨折分为分为A型14例,B型12例,C型11例,D型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骨折类型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患者经三维CT扫描确诊为腰椎爆裂性骨折,符合外科手术指征;(2)患者精神意识正常;(3)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术后发热、休克、截肢等其他并发症者;(2)机体心、肝、肺、肾等主要器官严重病变;(3)合并其他急慢性感染者;(4)对选用的药物过敏;(5)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病变;(6)腰椎结核、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骨肿瘤、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等病变;(7)药物依赖史、酗酒者。
全部患者均进行胸腰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给予常规抗炎、补液等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使用注射用赖氨匹林(蚌埠丰原涂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4022436,规格:0.9 g,生产批号:20180206),肌肉注射每次0.9 g,每日2次,连续治疗14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筋通脉方治疗,给予舒筋通脉自拟方剂,方中组成:续断15 g、当归10 g、鸡血藤15 g、淫羊藿15 g、狗脊10 g、山药15 g、桑枝20 g、秦艽15 g、白芍15 g、甘草6 g;随症加减,肿胀者加红藤15 g;痉挛抽搐者加伸筋草15 g、蜈蚣2条;大便溏稀者加白豆蔻15 g、山药10 g;尿少者加淡竹叶15 g、木通10 g;每日1剂,每剂取汁300 mL,分早晚两次口服,连续治疗14天。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y score,VAS)对患者主观疼痛程度进行量化评分[4],选取10 cm的游标尺,0端为无痛,10端为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患者根据主观疼痛程度选择相应的刻度。运用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5],包括主观症状(9分)、临床体征(6分)、日常活动受限(14分),总分29分,分值越高则表明恢复功能越好。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时的肘外周血5 mL,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P物质(Substance P,S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的水平。运用血液流变仪测定血清中血液流变学的水平,包括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脊柱术后疼痛患者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脊柱术后疼痛患者的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脊柱术后疼痛患者的腰椎功能比较分)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PGE2、SP、TNF-α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PGE2、SP、TNF-α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GE2、SP、TNF-α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脊柱术后疼痛患者的PGE2、SP、TNF-α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脊柱术后疼痛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比较(41例,
近年来腰椎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外科内固定术技术的进步和晚上,胸腰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已成为腰椎骨折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可高达40%~70%,给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严重影响[6]。手术创伤可导致局部组织损伤,促使多种炎症介质或神经递质的释放,这些介质与脊柱术后大量裸露的神经末梢接触后,可造成神经组织处于超敏和易感状态,局部疼痛程度明显加剧[7]。
祖国医学根据脊柱术后疼痛的临床表现归为“骨痹”“骨痛”的范畴,由于内伤、外感等因素,出现肢体经络相关症状,经络主要的功能为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等。患者在脊柱术后出现腠理空虚、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筋脉痹阻、气滞血瘀,局部气血紊乱,经络阻滞、瘀血停滞,水湿内聚,经脉不通,累及关节肌肉,引起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痉挛节缩、肌肤尽痛等症[8]。中医当以扶正固本,祛风除湿,强筋壮骨,补肝益肾为主。本研究选用舒筋通脉方中续断归肝肾经,能补肝益肾、强筋壮骨、续折伤等,常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症;狗脊能祛风除湿、强腰脊、补肝肾;二药用作君药。当归、鸡血藤、白芍、仙灵脾、秦艽五味用作臣药;当归能养血活血,通经止痛;鸡血藤能通络活血;补血活络;仙灵脾能祛风除湿,补肾助阳;秦艽能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白芍能柔肝养血,缓急止痛。山药、桑枝、甘草三味用作佐使药;山药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强筋壮骨;桑枝能祛风除湿,通利关节;甘草能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全方合同共同发挥祛风除湿,补肝益肾,强筋壮骨,活血祛瘀,通痹止痛等功效[9]。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续断具有止血、镇痛、排脓、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10];白芍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能减轻炎症反应、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功能等[11];当归能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性疼痛,还能扩张冠脉血管,提高血液灌注量、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等[12];山药能调节细胞免疫反应,抗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组织愈合[13];鸡血藤能改善凝血功能,调节脂质代谢水平[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评分比对照组高。结果提示,舒筋通脉方可进一步降低患者在脊柱术后的疼痛程度,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
脊柱手术后腰椎部位的肌肉组织可发生变性,促使局部组胺过度释放,致痛物质(PGE2)等异常表达,脊柱附近分布有大量的神经末梢,致痛物质可导致局部疼痛加剧[15]。SP是炎症反应和伤害感受器的始动因子,还能促进伤害性刺激信号的传递[16]。TNF-α是典型的促炎因子,其过度表达可介导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加重局部炎性损伤[17]。你已经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PGE2、SP、TNF-α比对照组低。结果表明,舒筋通脉方可进一步降低患者在脊柱术后的炎症反应程度,促使部分致痛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镇痛作用。有研究结果表明,腰椎疼痛是由于局部肌肉组织内血流量降低,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导致疼痛的重要因素[18]。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比对照组低。结果提示,舒筋通脉方可进一步降低患者在脊柱术后的血液流变学水平,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局部的能量代谢水平,有助于促使组织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舒筋通脉方能有效减轻脊柱术后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的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