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东莞新闻部,广东 东莞 523000)
短视频应用最早是在2011年从美国开始的,用户可以借助特效、音乐等方式制作创意短视频,并分享到各大社交网站上。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短视频应用程序的不断推出,短视频应用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上升阶段,而手机4G网络的去全面普及更是为短视频应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短视频正式出现,在2016年开始呈几何式增长态势,并于2018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可知,2016年短视频行业市场规模为19亿,2018年达到467亿,2019年短视频行业市场规模则突破1000亿大关达到1007亿,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短视频是指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间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1]。不同于其他新媒体传播方式,短视频制作具有低门槛、易操作的特点,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满足创作条件。同时自由的创作内容使得短视频更能贴紧大众心理,满足大众需求,较短的视频时长要求和简单的剪辑手法也让短视频具备了及时性和快餐化的传播特点。
短视频的传播方式是新媒体时代下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体现[2],虽然内容从几秒到几十秒不等,但是所传播的信息量却不少,内容涵盖之广泛,大到国家大事,小到生活趣闻,应有尽有。以其自身的参与性、互动性、时效性和广泛性,迅速成为新媒体时代下的代表性产物。
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人都可以成为视频的发布者和创造者,手机性能的提高、短视频应用程序及剪辑APP的不断推出,使得用户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完成视频的录制、剪辑、发布以及观看,短视频制作的低门槛极大地激发了大众的创作欲望,从而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性
短视频的及时性和内容的简短精炼,极大地迎合了用户碎片化阅读的习惯,使用户可以在闲暇零碎的时间里了解网络上复杂多样的信息。一些热门话题也会引起用户的兴趣,用户们在视频评论区里进行交流探讨,同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增强了互动性。
短视频的传播主要依靠各大社交平台,这些平台借助QQ、微信、微博的流行,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短视频传递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同时,这些平台在PC端上也有网站、软件等,用户只要借助互联网,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都能够观看短视频。
短视频在新媒体时代下飞速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这是短视频行业的机遇,但是机遇往往是和挑战并存的,在当今时代,短视频在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新媒体时代下,无论是文字内容还是视频内容均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内容泛娱乐化严重,缺乏文化内涵。现如今,短视频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创作者为了迎合广大用户的需求,创作一些浅层次的、无内涵的夸张搞笑表演视频。同时同质化问题在短视频创作中十分严重,往往一个短视频大火后,便会有一大批创作者竞相模仿,一时间出现大量类似视频。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视频内容缺乏创新,视频内容质量下降,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远发展。
一方面短视频由于其制作门槛低,人人都可以成为短视频的创作者和发布者,导致视频质量参差不齐[3],在新媒体时代,监管不力使得虚假、暴力、色情等问题十分严重,部分用户如青少年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十分容易受到不良内容的影响,甚至对视频里的行为进行模仿,产生错误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由于短视频传播具有时效性和广泛性,传播速度极快,导致视频删除存在滞后性,不良信息传播带来的影响难以消除,对社会的安全稳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版权意识逐步提高,但是短视频侵权问题依旧普遍存在,部分不良视频发布者为了博取关注度、获取流量,直接下载原创作者的短视频进行发布,从而达到获取经济效益的目的。虽然部分原创作者在自己的短视频上增加logo,但是一些可以去除logo的软件使这种方法收效甚微[4]。短视频侵权不仅给原创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还会打击一些优秀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以长远眼光来看,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发展。
新媒体时代依旧讲究“内容为王”[5],高质量的内容是短视频行业持续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短视频平台应注意提升平台内短视频的质量,将内容泛娱乐化向内容垂直化转变,以此增加用户的黏度;要高瞻远瞩,不能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降低自身质量水平,应鼓励短视频创作者突破单一的娱乐风格,创作更多具有价值与内涵的作品,不断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
目前短视频行业监管体系不完善,侵权问题十分普遍,为了保障短视频质量,维护创作者的利益,促进短视频行业的长远发展,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规范,短视频平台也要加强对视频内容的监管力度,比如现在实行的视频创作者实名登记制,以此净化短视频平台环境,提高优秀创作者的制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