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 荆门 448000)
搜集外科护理资料60份,时间为2019年01月~2020年01月,将其作为对照组,在本院外科中选取30位患者作为本次观察组,时间为2019年01月~2020年01月,在对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采用风险控制管理措施。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共20名男性患者,其余6人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3~68岁之间,对照组中共30名男性患者,其余10名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5~66岁之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数据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对本次所选的60位外科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措施,在对患者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做好常规的护理工作外,找出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具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此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首先,在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对隐藏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其次,应定期组织科室内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将更多的外科疾病知识和风险防范措施向其进行讲解,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医疗机械的操作,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水平[1]。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向患者展开满意度调查,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在SPSS20.0统计学软件的应用下,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本次计数资料,护理满意程度为计量资料,两者分别采用(%)、表示,在卡方及t检测方式下,如果数据统计结果符合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中共出现2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69%,对照组患者中共出现6次不良事件,发生频率为23.07%,数据间差异性较为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满意度为(95.62±2.64)分,与对照组(72.81±2.82)分相比较,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1)护理人员因素分析:第一,医护沟通障碍问题。医生,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对于外科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导致不同人员对于疾病治疗和护理的看法不同。患者的疾病比较危重,患者和家属容易出现情绪激动等,因此容易和医护人员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第二,护理操作不规范问题。外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因素,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正是由于存在严格的护理要求,从而导致外科专业护理人员匮乏,现有护理人员常常超负荷工作[2]。由于护理工作量比较大,从而导致物理人员注意力无法高度集中,使各项护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引发护理风险事件。第三,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和完整性,可以直接反映出外科患者的护理质量。然而由于多数护理文书书写不满足相关要求,书写不及时,病程记录不同步问题比较严重,从而导致临床护理极易出现纠纷事件。(2)患者及其家属因素:第一,非计划拔管。外科患者病情危重,患者需要使用监护设备和管道设备,因此极易出现管道滑脱等问题。第二,跌倒和坠床事件。由于部分患者存在精神异常的症状,在活动期间容易发生跌倒和坠床等不安全问题[3]。第三,皮肤损伤。针对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来说,组织长期受到潮湿刺激和压力刺激,极易发生压疮事件。
第一,促进医患沟通。详细告知患者病情变化的特点,治疗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存在的疑惑问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医护关系,使患者及其家属意识到护理风险防范的重要性。第二,注重护理技能培训。医院应当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节能培训与教育活动,以此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操作水平,全面落实和执行风险责任制度,确保护理人员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第三,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护理文书书写培训以及法律知识培训活动,避免由于书写错误所引发的护理风险问题。第四,防止非计划性拔管事件。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外科管道滑脱的处理应急措施,详细为患者讲解管道留置的重要性,加强患者的重视程度,护理人员应定期对导管牢固性进行检查,避免出现管道脱落的问题。第五,防止皮肤损伤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和更换体位,保持被褥床单干燥清洁,避免压疮。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使用风险控制管理措施,在对患者护理期间,共发生2次不良事件,对照组患者共发生6次不良事件,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69%、23.08%、此外,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回访,观察组患者平均满意度为(95.62±2.64)分,对照组满意度为(72.81±2.82)分。由此可见,采用风险管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外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能够被大多数患者接受并认可,有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临床医学中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