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 荆门 448000)
选取2019年01月—2020年01月期间在本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患者均符合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指征;理解、沟通能力正常;成年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28~56岁,平均(42.11±14.03)岁,病程3~6月,平均(4.68±1.52)月。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8~58岁,平均(43.11±15.03)岁,病程3~6月,平均(4.52±1.49)月。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方案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输液护理、营养干预、术前/后准备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增加乳腺癌患者人性话护理,具体如下:
1.成立人性化护理小组。由本科护士长牵头,病区护理组长带领3名骨干护理人员成立人性化护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病区护理为副组长,共同负责人性话护理措施制定与实施工作。组织小组内会议,学习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精髓,分析乳腺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要求和人文关怀需求,制定一套护理措施;本科室护理人员积极学习乳腺癌患者人性话护理知识与技能,掌握各项护理措施的要求,护理人员之间积极配合完成人性话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2.干预措施实施。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使患者可以安心、舒适的休息。术前,组织乳腺癌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说明乳腺根治术、化疗、放疗等常用治疗手段的治疗意义,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提高治疗效果,指导患者学习相关自我护理技能。此外,根据患者情况,实施一对一的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关心的术后外观、化疗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重点说明,尊重患者的不同宣教需求,鼓励患者积极提问,耐心作答。术前、术后实施全程化心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情感支持等,以朋友的身份设身处地的为患者解除心理的烦恼。
1.自我护理能力评估。本院自拟乳腺癌患者围术期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该量表包括治疗依从性、患肢护理、家庭康复锻炼、自我营养安排、自我心理调控共5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0~25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好,各维度评分相加为总分;预调查显示,该量表各维度Cronbachα系数是0.82~0.85,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为0.84,该调查问卷效信度良好。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自我护理能力评估。
2.术后并发症监测。术后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和对照组出院时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估(分,±s)
表1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估(分,±s)
观察组术后出现上肢水肿1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2/36);对照组术后出现上肢水肿4例、皮下积液2例,切口延迟愈合3例、术后皮瓣坏死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10/3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χ2=5.864)
乳腺根治性手术创伤性较大,术后康复时间长,患者需要有效的护理支持,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常规围术期护理,主要针对患者创伤及治疗进行护理,而现代护理模式强调应增加人性化护理,而人性话护理理念也应运而生。为进一步提高乳腺癌围术期护理效果,临床领域开始了人性话护理理念的实践,相关文献报道显示,该护理模式对于患者预后改善效果较好,有助于减少上肢肿胀、切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风险。为进一步探明人文关怀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对比分析了其实践效果,结果发现出院时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观察组(92.58±10.03)分和对照组(78.03±10.35)分均显著高于入院时(65.39±15.87)分,(66.62±14.38)分,观察组出院时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可知人性话护理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2/36)显著低于对照组(27.78%,10/36),可知人性话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对于患者后续康复治疗及化疗等意义重大。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积极给予围术期针对性的人性话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并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