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要:本文主要对国有企业创新资本运营策略进行分析,提出了国有资本运营专业化的改革思路,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资本运营;创新策略
引言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力量,国有企业的发展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这促使着国有企业要不断深入进行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此实现成功的转型升级。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必要性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改革主要目的是根据行业发展的不同需求,进行国有企业职能更加彻底的细分,强调科学合理的规划,转变经营理念,客观进行发展战略的分析,进一步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完善,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保证国有企业的科学发展。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体制及绩效薪酬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专业才人的优势,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现阶段也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明确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在不断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的同时,进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国家和政府一直呼吁改革和发展优质高效的国有企业,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实现企业的分享和开发,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从而实现更加先进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资本运营职能的概述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和政府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通过国有资源整合重组、集中优势资源、提高资本运作效率等方式,以此进行国有资本布局的优化,切实发挥资本运营的成效,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由于国有资本运营职能一直是从事产品和服务的国有企业履行,一定程度上会存在资本运营和产业经营混乱的情况下,具体而言,大部分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会更加侧重于资本运营,这样就会对产业经营有一定的忽略,这实际上并不利于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国有企业长期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将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职能进行剥离,由专门的投资运营公司进行专业化的投资运营,这样能够让国有企业将改革发展重心转变为实体经济发展中,并且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和科技创新,这不仅符合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改善中国实体经济竞争力削弱的问题。
三、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于资本运营和产业经营不平衡问题,由于过度侧重于资本运营而忽略了产业经营,所带来的负面效果是国有企业产品竞争力降低、资本运营脱离实体经济等,从而阻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一)资产规模盲目扩大
通常情况下,由于大多数国有企业主要是进行产业经营,所以要想短时间内将资产规模做大是比较难的。而资本运营比起产业经营,其能促使国有企业快速、容易的将资产规模做大,加之在现有的政策支持下,大部分国有企业都通过了资本运营进一步扩大了资产规模,往往跨越若干领域,涉及许多个业务板块,还涉及了房地产、资源能源等方面,这样的资本运营模式与国有企业的主要产业布局相脱离,实际上伴随的并不是国有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大,而是运营风险的不断放大以及资本运行效率不断降低。
(二)嚴重的产能过剩
由于许多国有企业热衷于通过资本运营来进行资产规模的扩大,并打着资本运营的旗号进行产能的扩大,这带来的问题就是诸多产能的过剩。国有企业在运用资本运营手段进行产能扩大时,不计成本、不计风险地进行低水平项目的充分建设,在产能扩大的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也使得大量的国有资源被浪费。
(三)产品、产业竞争力降低
实际上,资本运营与产业经营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有效资本运营模式下,能够促使国有企业主要产业不断发展,可以说资本运营为产业经营提供了基础,所以国有企业在资本运营时,应当着眼于品牌价值、科技创新,以此实现产品创新,做强主业,从而实现自身的改革发展。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在资本运营时盲目追求更高的资本回报,往往会涉及一些与主业毫无关联的行业,使得产业经营精力不足,产品开发和创新也不足,大大降低了企业产品竞争力。另外,国有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产业竞争力,就需要不断进行产业升级,通过将资本运营与产业链的整合,促使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从而提高企业的产业竞争力。但是实际情况下许多国有企业并不是围绕着产业经营的主业进行资本运营,而是盲目地进行资产规模的扩大,大幅度削弱了产业竞争力。
四、资本运营职能专业化的改革思路
为了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针对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资本运营职能专业化的改革思路,即从国有企业中剥离资本运营职能,促使国有企业经营进行“资企分离”,这样也能够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经营、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本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资本运营职能专业化,让国有企业关注产业经营,并不断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一)现实需要
资本运营作为虚拟经济形势之一,实际上并不能够创造价值,而是在产业经营的基础上服务于实体经济,而且属于实体经济中分割出来的部分利润。由于国有企业盲目进行资产规模的扩大而忽略了自身产业经营,使得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创新过程中,可以采取资本运营职能专业化的模式,即设置专门的类金融公司进行国有资本运营,让国有企业关注到产业经营方面,以此深化国资国企的改革。
类金融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主要以股权投资形式存在,并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跨产业、跨区域的经营。实行国有资本运营专业化实际上并不是理论问题,主要是因为在资本运营与产业经营长期混杂的作用下,使得国有企业的产业竞争力下降,而由“类金融公司”履行国有企业资本运营职能,能够为全社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创造有利条件。在“类金融公司”实行专业化的国有资本运营下,能够更加专注于国有资本运营,而且在各种资本运营手段和技巧的作用下,国有资本流动性能够进一步提高,进而促使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同时,实现专业化资本运营,国有企业能够花费更多的精力在产品升级上,以此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样不但有利于资源的有效流动,而且也能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的布局,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二)政策要求
将国有资本运营职能从国有企业中剥离,也属于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政策要求。通过设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专门负责国有资本运营,可以促使国有资本运营和国有企业经营各司其职,实现“资企分离”。
实现“资企分离”实际上就是让国有企业加强产业经营,专注于产品升级和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以此发展实体经济。将资本运营职能交由专门的资本运营机构,这意味着国有企业经营和政府行政资产管理的分离,从而形成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本运营、国有企业经营新的国资管理体系,三者之间相互分权、相互制衡。
(三)国有企业发展要求
无论市场如何发展、改革如何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都不应该忽视产业经营,因为产业经营关系在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实行国有资本运营专业化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有资本运营专业化的模式下,国有企业能够将重心转至产业经营上,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实行自身改革发展的同时,进而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也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国有资本运营应当着眼于国有企业产品创新的引导,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此满足市场消费需求,这样也能够有效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国有资本运营专业化
(一)设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
在实行国有资本运营专业化模式时,通过设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专门负责从国有企业中剥离出的资本运营职能,从而形成以“管资本为主”新型国有资本管理体系。在这一管理体系中,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能够将许多国有企业有效连接,通过统筹运营的方式,促使国有企业脱离资本运营,能够有效提高资本的运行效率和配置效率,国有企业也能够更加专注于产业升级调整,不仅能够实现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而且还能够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优化
国有资本运营专业模式,对于以往的资本运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资本的流动性,促进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的优化,支持国有企业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从而促使更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具体而言,实行国有资本运营专业化,其立足于更高的战略层面,通过各种资本运营手段和技巧,更加科学地进行国有资本的布局,使得国有资本流动性增强,而且在国有资本流动下,剔除了一些低效无效的国有资产,同时剥离非主业、非战略性业务的投入资本,让更多的国有资本能够流入到国有企业主业中,促使国有企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从而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不仅是国内市场竞争,同时也包括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此,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也应当着眼全球分工和价值链重构方面,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做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让更多的国有资本能够流入到关键行业领域中,尤其是战略性和前瞻性较强的产业中,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同时,提高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从而为国有企业持续进行产品创新、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提供支持。此外,通过实行国有资本运营专业化,也要保证国有资本在国有企业主业中的流入,以此促使国有企业发展水平的提升,避免出现盲目性的资本运营、产业经营削弱的问题。
(三)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对于国有企业长期垄断经营的模式而言,实行国有资本运营专业化,能够在股权合作的方式下,引入非公有制成本,这样能够促使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同时,通过国有资本运营专业化,还能够促使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可持续。具体而言,在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实行国有资本运营专业化,打破了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垄断经营,民资、外资能够与国有资本相融合,各类市场主体的权益也能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在国有资本运营专业化模式下,促使国有企业发展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将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相互混合,这样能够激活国有资本,提高社会资本配置效率,同时也能够为国有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支持。此外,在国有资本运营专业化模式下,引导国有企业着眼于科技成果与科技附加值产品的升级改造上,在确保国有资本增值保值持续性提升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想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在进行资本运营时应当着眼于市场变化及社会发展要求,提出了国有资本专业化的改革思路,即设立专门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负责从国有企业中剥离出的资本运营职能,然后通过在各种资本运营手段和技巧下,激活国有资本,提高社会资本配置效率,同时也能促使国有企业更加专注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科技創新及产业创新,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珉,刘扬.国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持续推进[J].企业观察家,2019(09):38–39.
[2]曹继东.创新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管控模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04):88–89.
[3]张凯.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策略分析[J].航天工业管理,2018(07):16–18.
[4]郑东华.遵循规律 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J].先锋队,2018(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