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工科院校外训的课堂弹性教学研究

2020-09-14 09:29:12刘广生甘霖徐莹韩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23期

刘广生 甘霖 徐莹 韩超

摘  要 通过对军事工科院校外训的特点进行分析以及对外训与内训、外训学员与内训学员进行对比分析,论证外训课堂开展弹性教学的必要性。以教员从传统课堂权威向学员学习“高级伙伴”的思想转型为切入点,研究教员实施外训课堂弹性教学的角色定位。针对弹性教学的课堂灵活设计、教学具体实施和配套机制完善等关键环节,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外训课堂的张弛有度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军事工科院校;外训;刚性教学模式;课堂弹性教学

1 引言

外训工作是国家外交和军事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配合国家总体外交、促进国家统一、维护世界和平、提高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和战略投资[1]。外训是某些军事工科院校的教学任务之一。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外训课堂教学逐步暴露出一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问题,如长期采用适于内训的刚性教学模式,忽视了外训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禁锢了外训学员的活跃思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结合多年的外训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分析认

为:采用课堂弹性教学的模式,既必要,又可行,还高效。

2 军事工科院校外训的特点

军事工科院校的外训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外训与内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国情军情和保密要求均不相同,外训学员与内训学员的年龄履历、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和个性习惯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外训课堂开展弹性教学是一种客观需要。

军事工科院校外训的基本特点  当前,军事工科院校外训主要为友好国家的军队,培训武器装备的作战使用和维修保障等方面的军事装备人才。外训内容主要针对武器装备,这些武器装备集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信息、仪表等专业技术于一体,系统比较复杂,综合集成运用程度高;培训重点在于武器装备的结构原理、使用操作和检测维修等实装训练;培训层次大多属于职业教育或任职培训;培训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外训与内训的主要差别

1)教育目标不同。外训工作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对华友好,在传授装备技能的同时,着力传播中华文化。内训工作的基本目标是:使内训学员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了解专业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装备结构和运行原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胜任未来武器装备的设计、生产、监造、使用、维修、保障等各类工作岗位。经比较可以看出,学员所要达到的能力不同,外训增加了“人”的工作内容,即培养外国军事人员的亲华情结。

2)教学内容不同。外训类型基本是短期的专项培训,针对我国军援或者军贸的某一型号的具体装备,开展操作使用和维修训练的职业培训,所培训的装备一般生产年代较早,技术成熟但不够先进,具有特殊岗位的指向性;内训以学历教育为主,强调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以多个型号的先进装备为典型,进行系统全面的综合培训。

3)国情军情不同。每期外训涉及多个受援国,基本是对华友好的发展中国家,多数国家比较贫困,技术比较落后,装备比较陈旧,曾经接受过我国的援助,同我国我军相比,存在一定的客观差距。

4)保密要求不同。对于内训学员的保密要求主要是:建立保密意识,遵守保密纪律,不能越级知密,不能无意或有意失密泄密等。作為自己人,在专业学习和日常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知晓很多的秘密事项。对于外训教学,设置了严格的保密要求,除了受训装备之外的任何秘密均不能涉及,内外有别。

外训学员与内训学员的个体差异  以最近几期外训班次的外训学员为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1)年龄履历不同。外训学员的年龄从22岁到58岁,跨度很大,年轻的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年老的是参军一辈子即将退休的老兵;既有所在国的陆军军官,也有所在国的军士长和士兵;有的初出茅庐,有的参加过作战,有的从事装备技术保障工作;80%已经结婚;学习的态度、热情和方法不尽相同。而内训学员的年龄从18岁到24岁,大部分是来自地方的青年学生,小部分是来自部队的优秀战士,100%没有结婚,履历基本相同。

2)文化程度不同。外训学员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类别参差不齐:大学学历不足30%,高中和技校约40%,高中以下水平超过30%;其中,语言水平和专业类别的差异性更大,非机械类专业的学员接受装备专业培训存在一定困难,对于知识技能的接受程度和接受速度存在较大差距,“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相伴相生,使教员难以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起始点。内训学员参加全国或全军高考并统一录取,文化程度和知识结构基本相同,共同接受本科学历教育,对于教学实施十分有利。

3)宗教信仰不同。外训学员每人都有宗教信仰,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他们随个人的自由意志接受且顺从组织内的信条、仪礼和戒律,存在很多宗教禁忌,不允许他人触犯。内训学员信仰共产主义,无任何宗教信仰,个别学员来自少数民族而具有不同的民族习惯。

4)个性习惯不同。外训学员工作和生活的节奏较慢,形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主观上追求民主、自由和教育平等。同一名学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要学就学明白,不能一知半解;要么不学,宁愿一无所知。内训学员自律、严谨、可塑,等级观念很强,重视考核成绩,能够发奋学习和刻苦训练。

3 外训呼唤课堂弹性教学

军事工科院校的外训教学独具特色,沿用与内训相同的刚性教学模式,课堂上已经遇到不少挑战,存在一定的弊端。为此,笔者引入课堂弹性教学的教学模式。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实施者,教员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及时转变观念,由“课堂权威者”向学员学习的“高级伙伴”转型。

课堂刚性教学的理解与弊端  刚性教学,倡导“以规章制度为中心”,通过硬性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规定教员、译员、外训学员的教与学的课堂行为。教员独占主导地位和主体地位,在45分钟时间甚至是更为细分的时间内,以规定的模式方法讲授规定的内容,以灌输式为主。外训学员作为忠实的听众,被动听课、被动操作。这样的刚性教学使教与学对立起来,互动不充分,气氛不活跃,关键是不利于知识技能的有效传递,在新时期已经无法满足外训的特殊需求。

课堂弹性教学的理解与优点  弹性(flexibility)的含义:灵活性、柔性、机动性。弹性与刻板、刚性、僵化互为反义。弹性教学,倡导“以人为本”,在不违反宏观规章制度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针对外训特色和外训学员个体差异,教员行使课堂自主权,根据教学目标及时灵活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情感激励等行为进行弹性设计和适时调整,顺应人心、理解人意,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实施时,对认知结构、教学目标、情境创设、问题引发、多维活动、评价调节等六大要素进行反复操作和有机融合,实现认知结构的螺旋式上升[2]。

课堂弹性教学与宏观政策制度的关系  实施课堂弹性教学,需要清楚课堂弹性教学与宏观政策制度的相互关系。政策制度属于宏观层面,外训的方针原则、规章制度、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由上级职能部门统一制定、审核审批和颁布施行,需要严格落实。笔者所讲的课堂弹性教学属于微观层面,使用范围限制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和空间。二者处于不同层面,没有矛盾和冲突,宏观政策制度是课堂弹性教学的遵循和指导,课堂弹性教学是宏观政策制度的末端落实,是根据实际情况的适度调整和具体操作。

教员是外训课堂弹性教学的“一号角色”  弹性教学体现着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孔子教育思想,也呈现着学生中心、学为主体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还受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支撑,是一种适合外训的教学模式。但是,实施弹性教学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任课教员必须转变思维,完成好自身由居高临下的“课堂权威者”向学员学习的“高级伙伴”的思想转型,研究学员、融入学员、平等相待。这样的转变表面上看教员的课堂地位降低了,实际上教员的“一号角色”始终没有改变,只是责任更大了,主导作用更明显了,一堂大家都喜欢的好课具有更高层次的社会效益。

4 外训课堂弹性教学的具体实施

外训课堂弹性教学主要涉及弹性计划、课堂运行、学员激励和特情处理等方面,具体如下。

课程教学计划的弹性设计  凡事预则立。课程教学计划是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微观细则,不能一成不变和生搬硬套,需要改造优化,将其作为参照执行的基本型。任课教员备课时下功夫研究,并根据外训学员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的变化、以往教学实施的体悟和灵感等因素,撰写更加富有灵性的教案,设计更加开放活跃的互动环节,作为“好课”的指导和依据。

课堂弹性教学的有效运行  针对外训学员文化程度和年龄履历的个体差异,教员在课堂上对弹性教学的認知结构、教学目标、情境创设、问题引发、多维活动、评价调节等六大要素进行操作控制,与外训学员共振共鸣,使其知识技能不断提升;既有规定内容“套餐”的统一教学,也有“点餐”的弹性安排,给予他们一定时间进行自主研究,注意及时引导。对于教学速度,教员应以存在语言短板的外训学员能够听懂为标准,减慢语速,采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实装实物、现代媒体和真实案例,讲解知识、示范技能。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实践蕴含理论,理论指导实践,适时进行转换。使用操作和维修技能的实践训练相对重要且其效果优于纯理论,更加适合外训学员。

外训学员的激励评价  对于外训学员的个性习惯和特殊思维,教员、译员应因地制宜、积极适应。外训学员喜欢记笔记,因为他们回国后需要接受检查,工整漂亮的笔记是加分项。因此,要预留专门时间,一般安排在讲授或训练一段时间之后外训学员即将疲劳之时,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外训学员普遍重视国家荣誉且争强好胜,课堂上可以适时安排一些小型的比武竞赛活动,激发其内在斗志,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讲评的技巧,表扬胜出者,鼓励落后者,既可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增强“比、学、赶、超”的学习动力。

特殊情况的灵活处理  对于外训学员本国的国情军情和宗教信仰的差异,无论经济富足或贫穷、技术先进或落后,教员、译员应一视同仁。由于其国家普遍靠近赤道,气温较高,外训学员较难适应中国北方的冬季寒冷气候,戴帽上课是经常存在的现象,可以不必计较。对于课堂上外训学员遇有疑惑的随机提问且是坐着发问的情况,视为客观存在。此外,教员、译员应尊重所有外训学员的不同宗教信仰,绝对不能触碰,否则会引起很大的麻烦,尤其是饮食禁忌、礼拜时间的许可、禁食时段的关注等方面,应做到理解。通过弹性处理,可以有效避免刚性管理可能带来的矛盾。

5 课堂弹性教学配套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外训课堂弹性教学不是孤立的,一些密切相关的机制,如涉密防控、考核赋分、双向评价、专项奖励等,需要进一步地完善或建立,保证教学中心工作的正常运行。

涉密问题的有效防控  保密是一条红线,事关国家、军队的安全稳定,绝对不能违犯,任何关于发展规划、战略战法、兵力部署,以及新型武器装备的作战性能、参数指标、关键技术等内容,均不可谈论。对于受训装备的信息,应该区别对待,可以借鉴俄罗斯外训的经验做法:课堂上,每名学员备有两个笔记本,一个保密,一个非密,教员讲课时提前声明哪些是保密内容,哪些是非保密内容;保密笔记本下课时锁入保密柜,下次上课前再领取,不得带回本国[3]。

考核赋分的合理调节  按照有关规定,外训学员考试不及格是不能毕业的,但是按照外训的宗旨原则,保证成绩及格是明智之举,否则,诸多“亲华情节”的努力将化作无用功。但考虑到外训优秀学员评比等竞争性因素,成绩赋分既要公平公正,又要富于弹性,终结性考核成绩与形成性考核成绩相结合,各占50%,将最终成绩的具体分数控制在优秀、良好、中等和及格四个档次内,满足学校、外训学员甚至是受训国的需求。

课程结束的双向评价  “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整门课程结束并不是弹性教学的终点线,还应进行双向评价。教员、译员组织全班座谈交流,每名外训学员在没有顾虑的情况下进行简要的汇报评述,重点是个人学习收获、课堂存在不足及建议、个人服务部队的未来计划、本国先进技术现状等;同时,教员表达鼓励性的评价和希冀。借此,教员掌握教学效果、自身问题,进而调整下一期外训的课堂授课策略;学员得到认同,站上新的起点并继续深造。

教员、译员的专项奖励  这是一个超越课堂但密切相关的机制问题,对于课堂弹性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具有情感认同的激励作用。内训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不能完全适用于外训,常常因为外训45分钟课堂“信息量相对小”的特殊原因而抹杀教员的辛苦和付出。另外,优秀教学奖每年评选时,外训也处于劣势。建议院校职能部门设置专门的外训奖励渠道,间接激励教员、译员更好地上好外训课。

6 结语

通过外训装备课堂的多年教学实践,笔者深切感受到传统的刚性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需要改革和创新。笔者通过分析军事工科院校外训的特点以及内训与外训、外训学员与内训学员的对比,论证了外训实施弹性教学的必要性,指出作为弹性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员应早日完成传统观念的思想转型,其课堂教学的“一号角色”始终没有改变;对于弹性教学的课堂内容规划、教学具体实施以及配套机制完善等关键环节,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努力实现外训课堂的张弛有度,有效提升外训教学的质量效益。

参考文献

[1]郑生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外训工作又好又快发展[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8(2):13-15

[2]洪清华.高中物理课堂弹性教学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3]张祥,倪海,王晓虹,等.浅析俄罗斯军事院校外训工作的特点[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3(1):70-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