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媒体时代下,我国的互联网和多平台之间的联动传播技术革新,显然已经成为了影响我们表达的另一种重要的文化呈现形式。因此,从全局看,当前国内外的主流社交媒体以及“网红”都会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型媒体与受众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受众在观看和被观看时的意识。对此,本文主要分析社交媒体短视频的应用和传播,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粗浅的策略。
关键词:社交媒体;短视频;应用;传播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5-0178-02
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全球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对社会的各个行业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中,移动互联网显然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发展中的里程碑,主导着互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说,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记录影像成为了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这就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多平台的交互方式,将自己展现在镜头下,成为大众观看的主体。
一、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特点
从早期静态图文和GIF动图,一直到现在的微电影、网络直播,其中,短视频受到了受众的关注。短视频除了能够为受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感官刺激和冲击,更可以使受众直观地看到图文并茂的短视频内容。相比短视频和微电影、网络直播,不同之处在于短视频的录制操作更加简单,制作的门槛更低,因此,便捷的录制方式所呈现的内容更能贴近大众生活,更加“接地气”。此外,短视频的录制时间没有要求,录制题材更加简单,可以说,简单的剪辑手法不仅使短视频具备即时性、快餐化的传播特点,还使受众可以在此基础上轻松获得感官体验的满足。[1]
(一)用户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使用的社交媒体软硬件也变得更加完善,如手机中各种APP层出不穷。简言之,现在我们只要有手机,就可以剪辑、上传我们录制的视频内容。可以说,社交媒体的便捷性,不仅降低了录制视频的门槛,将被动变为主动,还使我们可以从中根据自己的灵感来创作,强化了我们每一个人参与短视频创作的主动性。
(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互动性增强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新媒体的播放速度以直线的形式上升,加上流量费用的降低,使得短视频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受众可随时随地观看上传视频。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网络的迅速发展,不仅将短视频和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还使得受众可以在闲暇时间中,了解任何地域的信息。换言之,短视频的传播特点,除了可以较好地满足用户碎片化时间的需求,还能促使他们进行碎片化的消费,了解社会化传播。因此,新媒体时代下的短视频无论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互动中,所引发的话题经常被当作交流的谈资,进一步增强了互动性。
(三)跨平台的传播特点
除了上述两点,短视频还具有跨平台的传播特点。跨平台即信息依靠社交平台传播,手机上的微信、微博等都是短视频社交平台的重要载体。我们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视频内容后,所有的人都可以在同一时间看到我们发布和传播的内容,从而使用户第一时间在现有的设备上就可以观看短视频,满足用户的内在需求。因此,短视频除了上述两个传播特点,还具有跨平台、跨设备传输的特点。[2]
二、短视频内容中的社交媒体传播特征
在多姿多彩的短视频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并不是只有制作精美、创意十足的视频才能得到大家的喜欢。研究调查显示,很多画面乏味的视频内容同样受到了大家的喜欢,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些内容和社交媒体的一些典型特征有非常高的相似度。具体而言,主要有下面几点原因:
(一)好奇心理
在社交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且每天获取的信息各式各样。相比传统的中规中矩的新闻,现今短视频平台中的“标题党”“震惊部”等更能激发受众的好奇心理。现阶段我们所观看的短视频平台不乏一些可以满足我们好奇心理的内容,这使得更多的人模仿这些短视频,长此以往,对视频的模仿不仅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威胁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情感共鸣
人是具有情感的动物,情绪是可以引起我们每一个人共鸣的内容。可以说,一个社会热点往往可以吸引很多受众关注,“点燃”受众的情绪,加快网络舆论的扩散。近年来,短视频之所以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视频内容引起了受众的情感共鸣。具体而言,短视频中化妆、健身、美食等内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不单单是因为这些视频画面精美,更多是因为当下年轻人热衷的“颜控”“吃货”等情感元素在作祟。除了这些精致的内容,还有很多短视频可以得到广泛的关注,例如某司机路遇雨中的交警,为交警送上一把雨伞;老人在大雨中提醒路人,此地井盖遗失,请绕路行走。这些视频都是拍摄者随手拍摄的,丝毫没有用到画面制作技术,却得到了大量的点击率,必然是因为拍摄者引起了受众的情感共鸣。
(三)记忆联想
每一个人都是有记忆的,研究证明,记忆有一定的生理规律,需要我们自身的大脑和外界信息交流产生一定的痕迹,从而帮助我们复习记忆,使记忆得到强化和巩固,借此帮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重新激活旧的记忆。舆论的传播和我们的记忆有相似之初,当我们在生活中看到某个舆论后,我们的大脑就会产生记忆联想。这就使得新老用户在观看同一个视频时,新用户不知道视频的笑点在哪里,而老用户因为之前看过相关视频,所以可以产生理解。
三、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中的应用与传播策略
就短视频而言,如果按照传播效果划分,那么传统荧幕中的明星大咖就是时下我们所谓的流行偶像,而“网红”则是“互联网+偶像”。对此,我们可以说,荧屏中的明星代表的是我们对社会的关注,而“网红”则代表阅读流量。详细来说,当前我们所看到的明星,都是经过经纪公司的包装出现在我们眼前、供我们消费的,而“网红”则是依靠受众和自身的精准定位,自己将自己包装后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因此,在社交媒体中应用短视频,和一般的新闻媒体有很大的区别,可以说,社交媒体中的短视频,是当前新闻内容的延伸。简言之,在社交媒体中,部分短视频其实有很多超越文本属性的内涵,尤其是在当前这个读图时代。多数受众在社交媒体上观看短视频时,都习惯从媒体中获得信息,这使得短视频直接成为了超越一般文字的传播方式。[3]
从短视频制作的属性来看,它不同于传统的影像制作。短视频制作不需要精良的硬件,只需要一臺手机便可以拍摄视频,不需要靠高水平的内容吸引受众的眼球。因此,视频制作者只需要了解自己既定受众的定位,在此基础上依托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就可以与受众直接进行沟通,满足受众观看的需求,进而在传播的过程中实现与受众的无缝对接。通过这样的互联网“病毒式”传播,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将自己制作的短视频内容传递到受众眼前。[4]
四、结语
视觉传播已经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观看之道,更多是促使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所发现。简言之,互联网的浪潮除了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多的表现是影响了视觉文化的发展。我们在互联网多屏互动社交媒体中创作短视频,无疑是对当代社会信息传播的映射。
参考文献:
[1] 冯成.探析短视频新闻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导向作用[J].传媒论坛,2018(18):63.
[2] 章翔.短视频内容中的社交媒体特征[J].中国报业,2018(17):82.
[3] 杨姣.短视频在区域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中的作用[J].新媒体研究,2018(16):120-122.
[4] 董媛媛,田晨.社交媒体时代短视频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J].当代传播,2018(03):28-30.
作者简介:邸娟(1982—),女,河北阜平人,研究生,硕士,晋中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