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伴随着短视频平台对用户行为的培养,短视频新闻成为了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形式。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脉络与技术特性,分析其作为新的报道形式对新闻报道与传播活动产生的影响,为短视频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实际应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短视频新闻;新闻报道;影响探析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5-0083-02
著名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有一个深刻的见解,那就是“媒介即讯息”。新技术催生新媒介,而新媒介不仅推动着人类传播活动进步,还昭示着新的生活方式的产生。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兴起给传统媒体生态带来了颠覆性改变,媒介转型与融合向纵深发展,短视频新闻开始在新闻报道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
一、新技术催生新媒介
新技术构建了一个互联互通的媒体生态格局,物联网、传感器、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传媒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全新的传播渠道和报道形式,短视频新闻就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传播终端的改变而产生的。技术的进步使短视频新闻的生产门槛降低,创意、技术、文字、音乐、故事与画面的多维结合满足了用户的创作欲望和消费需求。一方面,手机拍摄功能的不断强化、手持云台等新工具的出现、移动网络的提速降费和易于操作的视频剪辑软件,为短视频的制作与上传提供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1]另一方面,短视频新闻体量较小、易于拍摄,便于广大的互联网用户即时制作与分享,暗合了互联网技术赋权的基本理念,便于用户随手记录生活,视频制作者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短视频行业发展重心基本在社交平台,之后专业媒体开始涉足。2013年,秒拍和微视两款短视频应用开启了社交化风潮,随后,阿里巴巴、陌陌和美图公司也相继宣布上线短视频功能或应用。2014年,央视两会新媒体报道开始使用秒拍和微视;同年,新华社推出国内首个短新闻视频客户端15秒APP;2016年,我们视频、梨视频、北京时间等APP接连上线。短视频新闻的数量与质量都大幅上升,短视频介入新闻生产的程度逐渐增加,新闻与短视频的结合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常态。
二、短视频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短视频新闻报道内容短小精悍,符合当前受众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在与各类社交媒体形成链接之后,具有极其多元的传播渠道和极其广阔的传播空间。移动短视频随着与新闻报道的深入融合,对新闻报道产生影响已不可避免。
(一)重塑新闻生产流程
新媒介的广泛兴起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态格局,人们获取信息更加碎片化、快速化和浅层化,传统的确立选题、采集素材、加工素材、后期编辑这样一条单向线性的新闻生产流程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2]就媒体内部而言,短视频已经成为新闻发布的重要形态,而短视频新闻在拍摄过程中融合了采访与写作,镜头语言代替了文字语言,对新闻事件的报道由一系列的短视频构成,这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大的改变在于用户融入了新闻生产过程。在很多时候新闻媒体不是新闻首发者,而是信息的集成者、验证者和再传播者。移动互联网平台为每个用户提供了发布信息的途径,普通用户和新闻记者一样可以及时拍摄新闻第一现场并快速分享至各大社交平台,所有的智能手机使用者都能成为新闻发布人,个人和专业媒体机构首次共享传播渠道与受众。
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元各异的用户生产了数量庞大的短视频内容,但其新闻价值参差不齐。一种新的PUGC内容生产机制被广泛采用,以梨视频为例,其专业编辑团队和遍及世界各地的数以万计的拍客深度协作,强调高品质内容生产(PGC)和用户生产内容(UGC)的结合。从选题、视频拍摄、剪辑整合到审核发布,编辑与拍客各司其职、完美衔接,使得视频内容在选题深度和新闻敏锐度上都保持较高的行业水准。
(二)变革新闻叙事方式
在传统媒介生态中,文字是最重要的信息載体,媒体在长期的新闻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众多新闻写作范式,同时呈现出一种故事化叙事倾向,关注细节,力图用文字传递画面,这些写作格式在使信息传达更为准确清晰的同时也束缚着新闻工作者的个性表达。而短视频新闻采用场景化的镜头语言,强调画面的真实感和场景再现,并不追求对故事的完整叙事,呈现出开放式的、去故事化的片段化记录风格。[3]
这样的表达特性为新闻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创作空间,来自不同行业、兴趣各异的用户生产内容丰富的短视频新闻,专业媒体也主动迎合受众兴趣,开设了覆盖各个领域的新闻栏目。这样的特征在Vlog新闻报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环球网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发布的Vlog作品《#两会VLOG# | 凌晨五点,我在人民大会堂外参加了一场“短跑比赛”》为例,环球网记者何卓谦从个人视角出发,记录了中外记者为了抢到第一手新闻凌晨4点在人民大会堂前跑步抢位的场面,真实直观的画面和新奇的内容产生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获得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点赞和多家媒体转发。
(三)拓宽新闻发布渠道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新闻门户网站、搜索引擎、手机新闻客户端、社交媒体、聚合信息平台等各类新闻发布渠道相继出现。除了新闻客户端蓬勃发展,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增长也呈现井喷态势。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6月,短视频行业总体月活跃用户已达8.21亿,用户数量和月人均使用时长均超过了手机游戏、在线音乐和在线阅读。[4]
传统的文字报道和电视新闻报道在当前时代显示出局限性,无法充分利用现有传播渠道,而短视频新闻能实现在新闻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上同时发布,抓住受众有限的注意力,便于用户更好地获取新闻资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主播说联播》正是顺应当前趋势的新闻产品,通过主播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当天的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录制成时长为1分钟左右的竖屏视频,同时发布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和快手、抖音、哔哩哔哩网站等短视频平台上。这样的报道创新获得了用户的青睐,《主播说联播》多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话题。
(四)优化读者阅读体验
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主要通过文字传达事件现场信息,记者编码和读者解码的过程会带来信息的流失和偏差,读者也很难获得临场感。在短视频新闻报道的话语中,通过场景再现,直接将真实客观的信息传递给受众,将新闻现场原汁原味、即时直观地呈现在受众眼前,摒弃了冗杂的传播环节,用事实感染读者,拉近了新闻报道与受众的心理距离,读者能够获取更多真实的事实信息。
与此同时,短视频新闻改变了传统媒体报道的单向传播模式,用户能够实现即时的互动和反馈,增强了阅读新闻的参与感。短视频新闻发布之后,用户不仅能够转发、点赞和评论,还能发送实时弹幕,发表个人观点,与新闻发布者和正在阅读新闻的其他用户进行实时互动。
三、结语
相比文字报道和电视视频报道,短视频直观、细节、碎片化的特点限制了它的报道领域,个性化、小切口的短视频报道往往难以呈现多维度、多情境的复杂新闻事件,其即时性和临场感的特质在新闻生产活动中也存在时空局限性。这一方面要求新闻机构合理利用短视频的技术特点,扬长避短,生产更多生活化、人性化新闻;另一方面也促使新闻记者思考改进短视频新闻报道的方式,例如通过系列视频报道,使浅层的短视频报道更具深度。
随着5G商用的普及和短视频平台的更新迭代,集个性化、易分享、直观、高效等优势于一体的新闻短视频更适合当下移动化、碎片化的阅读场景,短视频将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也必然成为媒体发布新闻的主要形式,对促进新一轮媒介融合、塑造新的传播生态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力婕,朱瑞君,張蔚涵. Vlog的类型特质及其在新闻中的应用[J].视听界,2019(4):54-57.
[2] 丰瑞,周蕴琦.新闻类短视频对新闻生产机制的创新与变革[J].新闻与写作,2019(12):45-48.
[3] 谢迎博.短视频新闻报道形式的特征及问题研究[J].东南传播,2019(10):152-154.
[4] QuestMobile . 2019短视频行业半年洞察报告[DB/OL]. QuestMobile研究院,http://www.questmobile.com.cn/ research/report-new/58,2019-08-06.
作者简介:曾文鹏(1999—),男,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