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社会,新媒介既是青年群体进行社会交往的聚集地,又是其抒发情感、宣泄情绪、表达观点的主要工具。因此,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传统主流媒体开始逐步转型或开发移动客户端以适应市场需要。2019年12月8日,央视主播朱广权在哔哩哔哩网站(以下简称“B站”)的央视新闻官方账号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向B站用户官宣——央视新闻正式入驻B 站。在这种新浪潮中过度沉溺的青年群体,价值观开始出现了风险性问题,这有违国家对青年人的期待,不僅降低了他们健康成长的“正能量指数”,还有可能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而新型主流媒体对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当前新型主流媒体应立志于把青年群体塑造成有朝气、有活力、有担当、充满正能量的阳光青年人形象。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型主流媒体;青年群体价值观;影响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5-0058-03
一、新媒体时代引导青年群体价值观的重要性
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由互联网催生的数字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新媒体凭借其即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优势率先崛起,吸引了大量用户,也吸引了传统主流媒体的眼球,于是,越来越多的传统主流媒体开始“更新换代”。2019年底,央视新闻官宣正式入驻B 站,事实上,除了央视旗下的媒体矩阵,包括观察者网、环球时报、中国日报等机构早已入驻B站。由此可见,在新媒体时代,新型主流媒体的“诞生”已经变成了一种趋势。
在以互联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程度更高,尤其是青年人这一特殊受众群体,更是深陷于新媒体时代下的话语空间。根据CNNIC的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8.54亿。在这个庞大的数量集合中,中青年群体占据了大半壁江山,“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65.1%,20~2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24.6%,手机上网人群高达99.1%”。[1]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或者旅行,手机都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成为了青年身体的一种新的表达装置。94%的青年出门不带手机会感到很不习惯,73%的人通常每隔15分钟至少看一次微信、QQ等社交软件。[2]由此可见,青年群体已经深深地患上了“新媒体依赖症”,他们的价值观极易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从而缺乏独立思考,甚至出现盲目从众、随大流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主流媒体身上肩负着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同样也承担着使青年人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的责任。在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和此环境广泛受到接受、欢迎的情况下,提高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领域的舆论引导能力迫在眉睫。因此,传统主流媒体必须加强新媒体建设,形成新型主流媒体,实现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实现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形成舆论引导的新格局,进而引导青年群体独立思考,避免盲目从众,最终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
二、主流媒体转型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使用的媒介变了,接受和喜欢的传播形式也变了,主流媒体要想继续发挥好引领导向的作用,就必须与时俱进、积极转型,用大众更能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因此,主流媒体转型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2014年8月18日中央推出《关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决定》,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新型主流媒体这一概念也由此进入公众视野。
综上所述,新型主流媒体相对于传统主流媒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大优势:
(一)传播渠道的潮流化
在互联网时代,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渠道不仅是传统媒体使用的报纸、广播、电视台等,还要通过互联网进行新媒体传播,将传统媒体与读者的单向、线性模式转变为媒体与用户的交互式、体验式模式。同时,伴随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网络直播、自媒体公众号等新应用的不断涌现,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移动端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传媒市场空间扩大,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体现了传播渠道的潮流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和政务机构选择将网络平台作为重要的宣传阵地。例如2019年底,央视新闻正式入驻B站;《主播说新闻》《康辉Vlog》合集等栏目诞生了许多网友之间口耳相传的“名场面”和金句等。在大众的印象中,作为官方信息的发布平台,官方媒体大都以严肃的形象面向受众。但长久以来,严肃内容对受众不具备吸引力,收效甚微,难以维持用户黏性。对此,运用更亲民的方式,更有利于新闻的传播。
除了积极入驻各大平台外,央视还在尝试改变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2019年11月20日,我国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正式上线,旨在打造综合性视听新媒体。2020年初,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备受各界关注,与此同时,“央视频”新媒体平台开始对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等进行24小时实况直播。不仅让我们获得前方疫情的第一手资料,还使观众,特别是习惯观看网络直播的青年受众亲身感受到“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在竞争激烈的新媒体环境下,央视对品牌进行升级已是时代潮流下的必然选择。在互联网时代,只有传播渠道潮流化,才可以吸引更多受众,达到最优的传播效果。
(二)传播内容的年轻化
现如今,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已经全面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这些社交媒体的使用者大都是年轻人。根据《中国消费趋势报告》的预估,到了2020年,中国消费市场将会扩大一半,而其中65%都将是90后跟00后带来的。可以说,面对年轻的消费者和年轻化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的年轻化也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从“汉字热”到“诗词热”,从“故宫热”到“国宝热”,“国风”“国潮”“国剧”成为了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风尚,而这种内容的年轻化无疑是受到了年轻受众的影响。除此之外,央视的Vlog新闻也是传播内容年轻化的代表之一。2019年11月9日,央视主持人康辉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支Vlog,一向严肃的央视主动将“神秘的后台”推向“台前”,再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一时间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注意力。此外,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频道播出的《中国舆论场》是我国首档融媒体节目,它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融媒体模式,带动全民参与话题讨论,邀请专家在演播室用专业的分析解答网友的提问,使一向“高冷”的新闻评论类节目更加亲民、“接地气”,同时也起到了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传播正能量的作用。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的“人物”板块,每天都会讲述一个“小”角色的故事,他们可能是穿梭在各个街道的快递小哥,也可能是每天加班加点工作的医务人员……他们虽然普通、平凡,但都是离我们最近的群体,同时也是值得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年轻人感兴趣的内容就是媒体获得更好传播效果的重要前提,因此,为了实现最优的传播效果,主流媒体要努力地将传播内容年轻化。
三、新型主流媒体对青年群体价值观的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主流媒体和政务机构选择将网络平台作为重要的宣传阵地,再加上2019年底央视新闻入驻B站,充分证实了新型主流媒体“诞生”的必要性。为什么传统主流媒体要更新换代呢?除了社会发展的趋势,还有更关键的一点,也就是人群使用量。在当前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络平台上获取信息、分享故事、发表观点等,造成了传统主流媒体受众的流失,而这些流失的受众大部分是青年人,可以说,新型主流媒体的“诞生”与青年群体是息息相关的。
到2020年,第一批90后已经30岁,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与社交媒体同步成长的00后也迫近20岁大关,即将迈入社会。他们对关系自身利益的时政、经济新闻、国际事务的了解意愿都在增强,但自身的思想还不成熟、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还不够完美,因此这些青年人在步入社会之前亟须有人给他们补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青年群体而言,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仅仅是通过碎片化阅读,还包括通过今日头条、微博等APP,或者通过和身边朋友的交谈。从以上获取信息的途径,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互联网渠道,再加上我们正处于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因此,新型主流媒体可以更好地面向青年群体,更好地被人们接受,进而通过《康辉Vlog》《主播说联播》等新颖的节目形式,使青年群体愿意去看、去了解和关注,甚至使他们把收看节目变成一种习惯,从而使这些严肃的新闻以及新闻背后传递的社会价值逐渐深入他们的心中,最终使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新型主流媒体是青年群体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前提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身边的智能化产品越来越多,所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同时信息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还有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渴求。因此,为了博人眼球、获得关注,有些青年人不惜进行“大尺度”直播,同时类似“葛优躺”“感觉身体被掏空”“蓝瘦香菇”“我太南了”等具有“丧文化”特质的流行语也占据着青年人的社交空间,这些打着新媒介潮流幌子的社会现象,反映出了当代青年人群体的价值观出现了值得关注的风险性问题。
这种风险性问题就是新媒介逐渐成为了青年群体日常生活实践中的“依赖品”。新媒介逐渐成为了他们潜意识里的道德参考与价值信条,日渐演化为其内在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当代中国对青年的期待。青年群体对新媒介的依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青年在新媒介中的消费依赖。随着互联网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购物成为青年人的必备技能之一,而选择购买什么则成为了青年人的困扰,因此开始有网络博主在网上分享吃、喝、玩、乐、穿搭的视频,青年人模仿博主穿搭,了解品牌产品,甚至产生攀比消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等现象。在这种消费主义的驱动下,本来就不富裕的青年人在“双十一”“双十二”等特定时期疯狂地购物,“剁手党”“吃土党”字眼的出现反映了青年人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现象正在流行起来。当消费能力超负荷时,不少青年人甚至通过网络平台开始“网贷”,高额的利息和暴力催款压得他们喘不上气,进而屡屡发生“十几万的网贷让大学生不得不退学”“高利网贷重压下大学生选择跳楼”等现象。这些都充分证明了一部分青年人对消费的依赖,和他们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使他们被消费奴役,成为了物质的“俘虏”。
其次是青年对新媒介的思想依赖。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手机上获取信息,比如最近流行起来的“佛系”亚文化,区别于之前的亚文化形式,“佛系”亚文化表现得更加温和,“随缘”“无所谓”“顺其自然”“感觉身体被掏空”等都是“佛系”的观念。在这种文化的驱动下,不少青年人不仅按照网络传播的“佛系”思想来生活,开始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致,而且还积极地参与到“佛系”青年的建构中,制作出了“都行”“可以”“没关系”等一系列的“佛系”表情包。这些“佛系”的态度和思想,并不是看破社会的智慧,而是用一种“冷漠化”的方式逃避现实社会,这与青年理性追求积极社会理想的形象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我们不难发现,青年群体的价值观正饱受考验,在这么多的“诱惑”面前,青年群体需要有人来指明方向。而传统主流媒体的职责就是带领人们战胜“诱惑”,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因此,青年群体需要传统主流媒体为他们照亮前方的路,而新型主流媒体不仅适应了媒介融合的大环境,还保留了传统主流媒体的功能,促使青年群体在新媒介时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新型主流媒体促进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當代中国的信仰是具有科学主义的信仰,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要目标,经过全国人民的社会实践而凝聚的一种精神指南。因此,要有效化解和遏制青年群体价值观的风险性问题,就要从思想的源头抓起,培养他们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统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想信念。要形成这种理想信念,就需要有人或组织进行宣传,而这份责任当仁不让地落在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身上。
首先,在新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传统主流媒体的受众数量大量流失,剩下的受众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他们的价值观并没有受到风险性问题的影响,因此想要化解和遏制问题的扩大,传统主流媒体的更新换代可以说是迫在眉睫。2019年12月8日,央视新闻入驻B站就是新型主流媒体的应用。
其次,新型主流媒体可以通过定时定量、集体传播的形式,在广大青年群体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康辉Vlog》分享了主播的一天是什么样子的,拉近了主播与受众的距离;《主播说新闻》则是通过更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讲述一些网络名词,或者评论最近发生的事情。这些新颖的节目形式让人们看到区别于平常《新闻联播》中的主播,他们有更亲切的说话方式、更欢乐的讲述形式,重新包装以往的严肃新闻并展现在人们面前。这种方式除了让人們觉得新奇之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产生兴趣,进而关注接下来更新的内容。
最后,要加强对青年群体的新媒介素养教育,这样才能化解青年人价值观的风险性问题。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公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评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较强批判能力、能独立思考媒介信息的优质公民。青年人想要成为优质公民,就要积极地利用好媒介,不盲从、不跟风。新型主流媒体就是利用了新媒介这个平台,教导大家帮助青年人建构甄别信息以及解读信息的能力体系,增强青年人的文化自信,切实提升青年群体的思想境界。
新型主流媒体可以提升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
四、结语
现如今,新媒体是青年群体获取信息、发表观点的重要场所,而青年人的价值观是关乎民族繁荣和国家未来的重要精神象征。在媒介化社会,青年群体离不开新媒介,新媒介也需要青年群体的反馈,于是,青年人对新媒介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在这种依赖下,青年群体开始沉迷于虚拟的媒介生活,将媒介视为重要的参照,什么事情都是从媒介中得知,什么事情也都在媒介中寻找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青年群体价值观的风险性问题,不仅影响了青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整个民族以及国家的精神文化建设。对此,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的转型必须提上日程。与此同时,青年群体要从自身出发,强化自律意识,培养文化自信,努力摆脱对新媒介的过度依赖,在新型主流媒体的帮助下,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塑造有朝气、有理想、有担当的良好青年形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诗篇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08-30.
[2] 超七成青年患有“手机依赖症”[J].新闻记者,2017(3):21.
作者简介:王雨晨(1998—),女,河北保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